貓的下泌尿道(膀胱和尿道)問題,其復發機率高,患貓會出現頻尿、排尿困難或血尿的情形,若尿道完全阻塞,則可能引發腎衰竭,導致厭食、昏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除了需要認知症狀及早就診,也需要進行貓咪家庭環境的調整。
定義:
貓下泌尿道症候群,通常稱為貓自發性膀胱炎(FIC),是一種膀胱和尿道的非惡性、無菌性發炎疾病。它是年輕至中年貓最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其特徵是排尿困難、頻尿、血尿、砂盆外排尿,有時甚至造成尿道阻塞(UO)。
病理生理學:
-貓自發性膀胱炎(FIC)與環境、心理、生理的壓力有關,壓力可能造成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內的多種異常,造成發病。
-慢性FIC的臨床表徵和形態學特徵與人類的自發性膀胱病相似,為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症候群(IC/PBS),但貓的FIC致病機轉尚不確定。
影響器官:
-腎臟/泌尿系統。
-持續的尿道阻塞(UO)會導致腎後性氮血症。
發生率/盛行率:
-家貓血尿、排尿困難和/或尿道阻塞(UO)的發生率約為每年 0.5-1%。
-貓自發性膀胱炎(FIC)的發生率約為 65%,為貓咪下泌尿道症狀最常見的原因。
Signalment:
平均年齡:
-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但最常見於青壯年(平均3.5歲,年齡範圍約為2-7 歲)。
-在小於1歲和大於10歲的貓中不常見。
症狀:
-排尿困難
-血尿
-頻尿
-在貓砂盆外排尿
-尿失禁
-尿路阻塞
-理學檢查:膀胱壁增厚、堅硬、收縮。
危險因子:
-雄性、中年和超重的貓,以及飼養在室內與其他貓一起生活的貓,風險較高。
-餵食乾糧尚未被一致認為是風險因子。
-壓力可能會導致或加劇症狀。
診斷:
區別診斷:
-代謝性疾病,包含各種類型的尿石及尿道栓子。
-由細菌、黴漿菌/脲原體、真菌和寄生蟲引起的泌尿道感染(UTI)。
-創傷
-神經性疾病,包含反射性共濟失調、尿道痙攣,以及低張性或無張力膀胱。
-醫源性疾病,包含液體的反向沖洗、滯留,以及導尿和尿道造口術後併發症。
-解剖學上的異常,包含臍尿管的異常及後天性的尿道狹窄。
-腫瘤。
-臨床症狀可能與便祕相似。
血液學/生化學/尿檢:
-通常會造成無明顯細菌感染及膿尿的血尿和蛋白尿。
-在持續尿道阻塞(UO)的病貓,血清生化學會顯示氮血症、高磷酸血症、高血鉀症及酸中毒。
其他實驗室檢驗:
-透過膀胱穿刺採集的尿液,避免汙染,經過細菌培養後,通常呈現無菌尿。
-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下,有些尿道栓子有時可以看到杯狀病毒樣的顆粒。
影像學:
-放射線學檢查可排除尿石或尿道栓子。
-超音波學檢查可排除尿石及因腫瘤或炎症反應造成的膀胱壁增厚。
-使用膀胱對比造影可排除尿石、血栓、尿道狹窄、膀胱臍尿管憩室,以及因腫瘤或炎症反應造成的膀胱壁增厚。
診斷程序:
-膀胱鏡可排除尿石及膀胱臍尿管憩室。
-膀胱壁組織生檢可呈現發炎或腫瘤病變的形態特徵。
病理學檢查:
-膀胱鏡檢查可能會發現膀胱黏膜出現點狀出血。
-在患有慢性自發性膀胱炎(FIC)的病貓,膀胱壁的黏膜潰瘍或增生、黏膜下水腫、出血、纖維化和單核發炎細胞浸潤是常見的特徵。
治療:
飲食:
-餵食富含 omega-3 脂肪酸(EPA 和 DHA)和抗氧化劑的泌尿道處方食品(如Hill's c/d Multicare)可顯著降低自發性膀胱炎(FIC)復發率。
藥物:
藥物治療通常需要 4-6 週才能產生明顯效果,並應監測貓咪的行為變化與副作用。
藥物的選擇:
-Amitriptyline(三環抗憂鬱劑):可使用於患有嚴重復發性或持續性自發性膀胱炎(FIC)的病貓,不建議用於治療急性、自限性自發性膀胱炎(FIC),可降低神經性發炎反應,減少 FIC 復發。
建議劑量為5-10 mg/貓,每 24 小時一次,夜間給藥。
-Butorphanol, buprenorphine(μ-opioid), and fentanyl:可用於FIC患貓的短期鎮痛、減少術後疼痛。
-Prazosin:可用於減少反射性共濟失調和功能性尿道阻塞。
建議劑量為 0.25–0.5 mg/貓,每12-24小時口服一次。
-Tolteridine:為抗膽鹼劑及解痙鑾藥,可以減少膀胱逼尿肌的過度活躍,用於治療急迫性尿失禁。
建議劑量為 0.05 mg/kg,每12小時口服一次。
-Glycosaminoglycans:用於幫助修復尿路上皮的醣胺聚醣塗層。
-貓臉部費洛蒙(Feline Facial pheromone,FFP):是一種當貓對於牠們所處的環境感到舒適時,藉由臉部摩擦所釋放的物質,可用於減少FIC患貓的壓力。
-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具有抗發炎和鎮痛特性,可用於FIC患貓。
禁忌藥物:
-Bethanechol:不能使用於尿道阻塞(UO)的患貓,因其會造成尿液滯留。
注意事項:
-患有尿道阻塞(UO)和腎後氮血症的病貓,因腎臟消除或代謝藥物的功能不良,可能導致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增加,對於麻醉劑和藥物的使用必須特別小心。
-放置導尿管的病貓,需注意細菌性泌尿道感染(UTIs)。
飼主教育:
-FLUTD的治療不僅限於急性處理,還需要長期管理與環境調整來降低復發風險,特別是FIC、尿石症、尿道阻塞(UO)的貓咪。
-血尿、排尿困難和頻尿:大多數貓咪通常會在 4-7 天內自行痊癒。
-症狀可能會不可預測地再次出現,高達 65% 的貓在1-2年內會發作一次以上。
-大多數用於症狀治療這種疾病的藥物的功效缺乏對照的研究。
-減輕環境壓力:透過盡量減少家庭變化及持穩定的飲食。
-環境豐富化:提供室內飼養的貓必要的資源,包含食物、水、貓砂盆、玩耍空間,並提供安全的藏身之處(貓跳台、紙箱、躲藏處)。
-提升飲水量:目標每日攝取量大於60-80 mL/kg,可改餵濕食(如罐頭)、提供流動水源(如飲水機)增加飲水吸引力、將水放置在不同地點(貓咪易接觸的地方),或在水中添加低鈉雞湯或鮮魚湯,以提高飲水動機。
-減少環境變動,避免頻繁搬家、更換貓砂類型。
-改善貓與主人的互動以及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及衝突。
-注意貓砂盆的衛生及清潔。
-在公貓,尤其要注意是否有尿道阻塞(UO)的症狀,如血尿、排尿困難和頻尿。
結論:
貓咪是對環境非常敏感的動物,任何曾經罹患泌尿道疾病後的貓咪,仍可能再度患病,請務必持續落實獸醫師的飲食建議,食用有益泌尿健康的飲食,增加飲水量,同時從心理與生理方面著手,並密切注意有無復發的跡象與症狀,便可以減少下泌尿道症候群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