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豬贏在起跑點 初生小豬的產房管理建議

本文改寫自: C. Farmer and S. A. Edwards. (2022) Review: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neonatal piglets. Animal: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imal

  初生仔豬早期高死亡及發病率一直是產房內令人頭痛的問題,若無良好的管理,可能會有約15~20%左右的小豬會在生產過程或哺乳初期就死亡,尤其現今又廣泛的使用高產的品種,更是容易出現類似的問題。產房內最大宗的兩個死亡原因是死產及被母豬壓死,但除此之外仍有其他造成死亡的前置因子。剛出生的小豬因為體重關係,通常是很脆弱的,特別是當母豬狀況不佳,無法保存能量供給與小豬,而導致小豬出生時活力不佳,瘦弱、飢餓或體溫過低等。最終決定小豬存活率的關鍵是各個仔豬的生命力、母豬的帶仔行為以及產房本身的設計。下面這張圖繪製出了影響小豬在離乳前的存活率以及其活力的關鍵因素。

1.初生仔豬的體型大小
  一般來說,出生體重較低的仔豬通常會有較高的死亡率,主要是因為這些弱小仔豬的體溫調節能力較差,並因活力及體型關係較難與同胎仔豬競爭,無法及時攝取足夠初乳,導致整體營養不良,尤其在高產的品種中,因子宮大小限制了小豬的生長空間,也可能導致仔豬出生時的體重、大小不足,造成後續健康問題。
2.死產
  約有30~40%左右的產房內死亡原因是由死產造成。小豬在出生時主要會因為分娩時缺氧而死亡,因此在產程後期出生的小豬即是出生死亡的高風險族群。尤其飼養高產品種時,注意並記錄分娩時間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分娩過程以外,胎兒本身的發育狀況以及胎盤的品質也是影響死產的因素,在子宮內發展較差的小豬有時也較無法撐過生產的過程。
3.能量保存Energy reserves
  仔豬在出生時最脆弱,因為仔豬在出生時體內的能量保存有限,並且仔豬在出生時會因為突然15-20°C左右的環境溫度差異導致溫度調節衝擊,仔豬必須靠自身的能量供給來達到體溫的平衡,因此在此階段會大量的消耗能量。在新生仔豬的體內的脂肪約只有1~2%,因此肝臟及肌肉中儲存的肝醣便成為新生仔豬在剛出生時的重要能量供給來源,但這些儲存量在出生後會立即被消耗,約在出生六小時內,約51% 的肝醣便會被利用完畢,且約42%儲存於肌肉的肝醣也會在出生十二小時內被消耗,大約16小時左右仔豬體內的能量儲存即會用盡。最適合新生仔豬的環境溫度約為33-35°C,因此在仔豬出生時,必須立即提供保溫以及確保仔豬足夠的能量補充(16小時內獲得初乳),然而並非每頭仔豬都能在出生時有效獲取及吸收利用母豬的初乳,因此適當的產房溫度調節及利用人工即時補充高濃度的營養份也是必須及可行的方案。
  剛出生時的能量保存也會影響仔豬後續的活力,有研究指出,若仔豬出生時血中、肝臟及骨骼肌中的肝醣濃度越高,仔豬會越有活力。

4.加強胎兒發育的營養策略
  母豬的在受孕時的營養狀態即可能影響新生小豬的活力。事實上,若是經產母豬,前一次泌乳期的狀況也有可能對下一胎小豬的健康狀況造成影響。研究指出,當母豬在前次泌乳期消耗太多能量,導致消瘦而能量儲存不足時,次胎小豬的整齊度會相對較差。因此母豬不論在配種、懷孕或是泌乳期的健康度以及營養供給都必須十分注意。在排卵期及配種前後可提供母豬較高能量且富含發酵纖維的飼料,而在懷孕期後期及泌乳期也可提供較直接的能量來源(發酵來源的葡萄糖或乳醣、中鏈脂肪酸MCTs等)、足量的必需胺基酸(如精胺酸),讓仔豬在胎兒時期也能獲得足夠的能量,甚至直接提高出生的體重。有研究指出,相較單純提供足量的植物來源油脂,在母豬懷孕後期的飼料中額外供給中鏈脂肪酸,可提升初生仔豬體內的肝醣儲存量達20%。

新生小豬若出生體重較低,在哺乳期即發生疾病、死亡或生長遲緩的機會較高,因此利用較嚴謹的管理措施及策略也是能降低問題發生的方法。
1.優化產房環境
  母豬和新生仔豬對於環境溫度的需求不同,因此產房環境必須提供適當的溫度,以滿足仔豬和母豬的需求。前文有提到,適合初生小豬的溫度大約是在33~35°C,但因母豬有較大的代謝負擔,因此較高溫的環境可能會造成母豬熱緊迫狀況的產生,因此同時要在產房提供新生小豬保暖(如添加保溫燈、加強熱對流) 的狀況下,提供足夠的飲水及使用冷卻裝置 (如滴水、豬嘴冷卻或地板冷卻裝置) 對於母豬來說是有益的。

2.在母豬分娩時提供必要之協助
  在分娩期間進行監測及提供必要的協助對仔豬的生存是有益的,例如在出生後迅速為仔豬擦乾,移動牠們到加熱區域或帶到乳房附近等。幫助仔豬在出生後盡快找到乳頭的簡單舉動,可以將斷奶前死亡率從11.7%降至6.2%。而仔豬在產後24小時內攝入的初乳量也會影響其體溫調節、生長和獲得被動免疫的能力,這在之後的生長表現也會產生持久效應。如果仔豬在出生後15秒內沒有呼吸,可擦拭並清理仔豬周圍羊水囊或鼻子/呼吸道上的黏液等,對其活力有積極影響。對仔豬進行能量補充也需在母豬仍產生初乳時進行,以促進仔豬積極找奶頭並獲得初乳。因此,人工介入的營養補充建議在剛出生的前12小時內進行,也可考慮在最初24小時內給予兩次較小的量,以免一次給予過多可能會使仔豬減少尋找乳頭的興趣,同時保持仔豬溫暖也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在產後的第一天,這些新生仔豬獲得足夠的能量以及免疫球蛋白一樣重要,這時期所提供的能量類型可能會影響仔豬的表現。含有中鏈脂肪酸的補充劑不僅能有效提供能量,還能大大降低極低出生體重(<1kg)的死亡率。而仔豬一開始必須透過母豬的初乳獲得被動免疫,這對新生仔豬建立抵抗外界病原的能力至關重要,因此必須讓初生仔豬有足夠的時間與其生母在一起,以實現這些免疫成分的適當轉移,建議仔豬與其母豬需相處約12小時,不得少於6小時,在多產胎(乳頭數量少於仔豬)的情況下,早期也可使用人工介入,使用分開哺乳的技術,將小豬分組,以確保所有仔豬,尤其是體重較輕的弱小仔豬,都有充足的機會吸食來自其生母的初乳,或是直接人工提供外來的免疫球蛋白(IgG或IgY)補充,以補足仔豬的免疫需求。

3.利用交叉撫養的保育手段
  交叉撫養的方法通常被應用在高產的胎次,母豬的乳頭數量無法應付所有的仔豬,因此會將一些仔豬移給有空餘奶頭的母豬進行哺乳的動作。但當整批母豬都是高產胎時,就較無法執行交叉撫養。交叉撫養也可以應用於整齊度不佳的胎次中,可將體型較相似或活力相當仔豬移動至同一窩,避免強仔欺負弱仔的狀況產生。但需要在適當的時機移動這些仔豬,若太早或太晚移動,或是移動得太頻繁,皆有可能會造成負面的影響。另外,有研究表明,在哺乳初期內,未被吸吮或哺乳的乳頭三天後將不可逆地萎縮,因此在將額外的仔豬移至代哺育的母豬前,必須確保有足夠的功能性乳頭。

4.高產仔品種/胎次提供代養母豬
  當牧場內使用的品系全為高產的品種時,出生的仔豬總數一定會超過可用的乳頭數,這時有另外一種極端的策略是提供代養母豬。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當母豬在自己的窩仔離乳後(通常是哺乳約21天左右),被允許再哺育多餘的仔豬21~28天,使得母豬的哺乳期延長3~4周,但會使得場內仔豬的發育階段和母豬的哺乳期無法同步,並且乳汁的品質和量在後期可能也會下降,導致仔豬無法獲得最好的乳汁供應。因此採用代養母豬的方法時,也必須注意母豬整體得健康度及營養需求,以免影響到後續整體的繁殖表現。

5.人工提供高濃度營養補充或代奶
  人工哺育也是時常用來幫助那些無法被母豬成功養育的仔豬們。主要方法是將這些仔豬從母豬身邊帶走,將仔豬放置於有加溫設備的設施中,直到離乳前都用代奶餵養,這樣的做法可以降低母豬壓死仔豬的死亡率,但由於因為需要人工及額外的代奶提供,這種方法的成本通常較高,因此通常這種方法會被應用在較極端的情況下使用。
  為了提供足夠的奶水及營養給所有的仔豬,另一種操作是在產房系統中額外提供補充代奶,這可藉由人工操作或安裝自動的奶杯餵養系統,但為了避免細菌生長引起仔豬腹瀉,必須頻繁清潔餵養系統。

下表統整了新生仔豬面臨的挑戰及我們可以嘗試的管理方法。

  新生仔豬剛出生時就面臨著許多導致死亡風險的挑戰,尤其使用高產的母豬品系時更容易發生,為應對這些問題,牧場必須要制定相應的營養和管理策略,除了促進胎兒生長和發育,並協助這些新生仔豬保持體溫穩定,盡可能地攝取更多的初乳,讓仔豬在初期便能身強體壯,直接贏在起跑點!

回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