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皮膚構造及營養來源
皮膚是最大的器官,約佔成年犬貓體重的 12-24%。其中重要結構包括表皮層中的角質層(Stratum Corneum,SC)、真皮層及皮下組織;分別扮演皮膚防止水分流失、電解質流失;感受溫度、疼痛、癢覺;調節皮膚血液供應,汗腺功能;同時也能夠儲存維生素、脂肪等營養素。而皮膚細胞更新的時間大約落在21-28 天,這將成為重要循環療程的關鍵時間點。
要治療或避免皮毛疾病前很重要必須先要了解皮毛所需的營養素來源。皮毛最重要的營養素非蛋白質莫屬。在皮膚中,角質層約70% 重量是蛋白質;而毛髮中則含有高達65%-95%的角蛋白成分。對皮毛而言蛋白質的需求程度極高,也因此飲食中蛋白質量就有約20-30%需提供為毛髮生長所用。
再來,必需脂肪酸扮演了第二大關鍵角色,長期蛋白質及脂肪缺乏的個案,就會發現以下臨床症狀,包括鱗屑、毛髮打結、脫毛、毛髮光澤差和毛髮無法再生,毛髮脆弱細薄、傷口癒合差或延遲。甚至可能導致皮膚變厚並出現油膩的外觀。
何謂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
異位性皮膚炎,過往我們的認知認為,這是一種與基因有關的疾病,會造成皮膚發炎及搔癢的過敏性皮膚病,而過敏原通常來自於環境,包括塵蟎、黴菌、雜草、草地和樹木;甚或跳蚤叮咬和細菌感染。事實上,最新的研究發現有異位性皮炎的犬隻同時患有食物不良反應的可能性是其他犬隻的四倍。且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灶和食物過敏的症灶分布幾乎雷同。因此食物也成為影響異位性皮膚炎的問題之一。
該疾病的複雜病因除了上述提及的遺傳、免疫IgE 外,可能還涉及皮膚屏障缺陷,導致經皮水分流失增加,甚至腸胃道菌叢失衡所引起的免疫問題及食物過敏、食物不耐的伴隨。
就過往臨床案例發現過敏來源及成因不限定只有一種,因此有學者提出了所謂『過敏閾值』(allergy threshold) 的概念,也就是多種過敏原的累積效應突破了閾值界線,將更容易導致症狀出現,使得患有過敏症的犬貓更容易發作。因此,在面對異位性皮膚炎時,重要訴求之一就在於透過減少過敏原負荷總量,或許這樣的概念有機會做為過敏管理的方法。
異位性皮膚炎是無法由單一治療模式就可以達成效果的,需要透過反覆調整策略,來協 助犬貓舒緩可能的症狀進而降低癢覺及對皮膚的傷害。除了排除環境、外寄生蟲及食物過敏及不耐可能帶來的傷害外,筆者將著重重點放在營養的調整上,為此設立了三個目標。包括皮膚屏障/ 營養最大化、皮膚炎症最小化、腸道功能健全化。
策略一 皮膚屏障/ 營養最大化
眾多研究已經發現當皮膚屏障失調時,經皮水分流失增加而導致皮膚乾燥,因此透過刺激免疫反應,增加過敏原對皮膚的滲透,因而對刺激物和感染的易感性增強,大大加劇了疾病的嚴重程度。
因此如何讓皮膚屏障健康,降低經表皮水分流失(TEWL,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的問題,或許就有機會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率。
皮膚的健康,除了前述的蛋白質及必需脂肪酸至關重要之外,其他包括:鋅(Zn),可以降低紅斑、脫毛、過度角化;維生素A,減少鱗屑、毛囊角化過度問題;維生素E,保護皮膚細胞膜免受脂質;菸鹼酸 (B3),可以透過阻斷發炎細胞的作用來治療發炎性皮膚病;同時和泛酸(B5) 共同透過減少犬貓經皮水分流失,增加角質層的完整性;而生物素也有研究指出,可以幫助促進皮膚細胞新陳代謝,同時協同支持必需脂肪酸的合成。
除了這些營養素的補足之外,皮膚表皮的脂質層擔任了重要的皮膚屏障角色,雖然在犬貓的研究較少,但人類的研究中說明這其中大約是由50% 的神經醯胺、25% 的膽固醇和15%的非酯化脂肪酸組成;其中尤以神經醯胺特別重要,而在亞麻油酸等必需脂肪酸缺乏的情況下,細胞外脂質膜會出現異常,使得神經醯胺家族無法合成,也因此導致皮膚屏障脆弱,增加了疾病的嚴重程度。研究中再一次證明必需脂肪酸對於皮膚防護的重要性。
策略二:皮毛炎症最小化
異位性皮膚炎如其名,是一種正在發炎的狀態,而在小動物臨床上Omega-3 脂肪酸就成為實務中最常使用的處方產品之一,其主要以二十碳五烯酸 (E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的形式。這兩種 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PUFA),由於它們在犬貓的生物轉化非常有限,因此適當補充 omega-3 脂肪酸是重要的。
目前認為,這些脂肪酸能夠提供的好處是由於其免疫調節和較低發炎作用,因為它與花生四烯酸具有競爭性抑制作用,而花生四烯酸的最終代謝產物(前列腺素、血栓素和白三烯素)具有較高的促發炎活性。也因此Omega-3 就成為能夠強效抗發炎的重要前驅物。
對於犬貓而言,通常會建議每天劑量約在200-1000mg;由於貓對於Omega3 耐受度研究較少,因此需審慎使用。對於魚油的給予,通常需要至少六周時間才有可能看到臨床狀況的改善,因此耐心提供,也成為建議飼主的重要關鍵。
策略三、腸道功能健全化
腸道- 皮膚軸(Gut–Skin Axis) 已經成為人類探討皮膚疾病的重要議題之一,而在犬貓的少量科學研究中也發現,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能夠同時觀察到皮膚和腸道微生物群失衡的現象(Mirja Thomsen et al.,2023)。部分科學論證認為腸道和表皮屏障透過體循環(血液和淋巴)連接起來。因此腸道和皮膚生態失衡透過免疫失衡鏈結在一起,而這樣串連的干擾可以是雙向互相影響的。(Lionel Breton et al.,2021)
因此如何讓腸道功能健全化,除了飲食的被認為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外,透過益生菌的補充外,及能夠產生丙酸、丁酸等短鏈脂肪酸的營養素給予,對於腸道菌叢的平衡可能都有相當的影響。
對於犬貓異位性皮膚炎可能是飼主及毛孩的一場長期抗戰,因此如何透過降低過敏原的接觸、營養的補充等多重模式來達成控制,將會是讓犬貓有更好生活品質的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