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亞太農漁畜牧展聚焦永續發展

永鴻國際生技引領綠色養殖新趨勢

 2024 年6 月19 日至21 日,台灣農業科技年度盛會 - 2024 年亞太農漁畜牧展 (2024 AAT)首次南向移師大臺南會展中心盛大舉行。

  本屆展會以「智慧農業、永續發展」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台灣及海外的400 多家廠商,展出最新的農業科技與產品。本屆展會特別關注環保永續議題,展示了許多綠色養殖技術與解決方案。其中,永鴻國際生技的展位更是新聞媒體唯一主動採訪報導的全場焦點。

永鴻給您身心靈的涼爽 x 綠色養殖  

與您共創經濟.環保.健康 三贏畜牧方程式

  全系列多元高品質藥品與飼料添加劑產品,包括益生菌、酵素、酸化劑等,可有效提高飼料利用效率,降低環境污染,精準抗生素使用,真正與產業共同實現綠色養殖。「我們致力於通過生物技術來改善動物營養,提升養殖效率,同時降低環境負擔。這些產品不僅可以提高動物的健康水平和生產性能,還能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是實現可持續養殖的關鍵。」

除了展出優質創新產品,永鴻在展會期間舉辦了「永鴻綠色養殖論壇」。論壇邀請了多位國內畜產營養以及獸醫領域專家學者,就綠色養殖技術、動物營養與健康等熱門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其中,關於降低飼料中粗蛋白含量、提高蛋白質利用效率的研究成果引發了與會者的熱烈討論。論壇上,永鴻國際生技邀請的專家介紹了動物營養的全球趨勢,提升營養和餵飼的精準度,以期獲利與持續經營。透過添加外源性酵素如蛋白酶、植酸酶以及益生菌與合生元等,降低日糧粗蛋白比例,可以減少飼料成本並改變糞便成分,進而減少氮排放,並減少飼料生產的碳足跡。

  此外,論壇特別探討了水產養殖領域的益生菌應用。專家指出,合理使用益生菌可以改善水質,增強水產動物免疫力,是實現綠色水產養殖的有效途徑。

  永鴻國際生技的展位和論壇吸引了眾多業內人士的關注。許多養殖戶表示,永鴻提供的綠色養殖解決方案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他們將積極嘗試這些新技術和產品。本屆農漁畜牧展集中展示了台灣農業科技的最新成果,彰顯了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趨勢。作為行業領先企業,永鴻國際生技在展會上的亮眼表現,不僅有大眾深具信心的多元化學藥品,更展示了公司的創新實力,為台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永鴻主辦的「永鴻綠色養殖論壇」,分為水產和畜產兩個專題,邀請了五位業界專家進行深入探討,為業界帶來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

永鴻綠色養殖論壇: 引領產業邁向可持續發展

  在2024 年農漁畜牧展期間,永鴻國際生技主辦的綠色養殖論壇成為了展會的一大亮點。論壇邀請了五位重量級專家,就水產和畜產養殖的綠色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林崇興顧問在演講中深入探討了水產養殖中的營養問題。他首先分析了台灣主要養殖魚種如鰻魚、石斑魚和烏魚的現況和挑戰。林顧問特別強調了飼料中蛋白質的重要性,指出過量或不當使用蛋白質可能導致環境污染和疾病問題。

  詳細介紹了魚粉替代品的研發進程,強調了使用植物性蛋白源的重要性。林顧問還談到了各種維生素在水產動物健康中的關鍵作用,特別是維生素C 和E 在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林顧問還討論了水產養殖中常見的營養問題,如色素耗竭症候群和硒、維生素E 耗竭等,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他強調了使用生物酶、益生菌等添加劑來提高飼料利用率的重要性,這不僅可以提高養殖效率,還能降低環境污染。

 

       周瑞良副研究員的演講聚焦於益生菌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他首先介紹了益生菌的定義和主要功能,包括促進消化吸收、提升免疫能力和改善水質。

  詳細介紹了幾種常用的水產益生菌,如芽孢桿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等,並解釋了它們各自的作用機制。他強調,合理使用益生菌可以有效減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抗藥性菌株產生的風險。

  演講中,周副研究員分享了一項關於午仔魚使用複合益生菌的研究案例。研究結果顯示,添加複合益生菌可以顯著提高魚類的生長率和飼料轉化率,同時改善腸道健康。他還介紹了益生菌在改善水質方面的作用,特別是在降低氨氮和亞硝酸鹽含量方面的效果。

  周副研究員還談到了益生菌的製備技術,包括發酵、微囊化等,以及如何將益生菌有效地添加到飼料中。他強調,未來水產養殖業應該更多地關注益生菌的應用,以實現綠色、健康、可持續的養殖模式。

 

 李淑慧博士的演講聚焦於飼料中粗蛋白含量對動物健康和環境的影響。她首先介紹了全球養豬業面臨的挑戰,包括勞動力短缺、飼料價格波動和環境壓力等。李博士強調,降低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是未來的趨勢。她解釋道,過高的蛋白質含量不僅會增加生產成本,還會導致氮排放增加,造成環境污染。同時,過多的未消化蛋白質進入後腸發酵,可能引發腸道疾病。她介紹了幾種降低粗蛋白含量的策略,包括使用合成氨基酸、優化飼料原料組合、引入精準飼養技術等。李博士特別強調了酶製劑的應用,如蛋白酶和植酸酶,可以顯著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

  李博士還分享了一些研究案例,證明適當降低粗蛋白含量可以減少氮排放,同時不影響動物的生長性能。她呼籲業界關注這一領域,認為這是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林傳順副所長的演講深入探討了調整飼料粗蛋白標準的必要性和方法。他首先解釋了為什麼要修訂飼料標準,指出過高的粗蛋白含量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還會導致環境污染和動物健康問題。未消化蛋白質在環境中的流佈,包括其對大氣、水體和土壤的影響。他強調,過多的未消化蛋白質會被腸道細菌發酵,產生有害物質,影響動物健康。

 演講中,林副所長詳細介紹了台灣配合飼料國家標準中關於粗蛋白的最新修訂建議,於今年5 月公告,不僅設定各階段畜禽飼料的粗蛋白建議上下限範圍,更調降了仔豬包含人工乳、哺乳料以及小豬料,與蛋雞、肉種雞及蛋種雞飼料的下限設定。同時,比較了不同國家的飼料標準,指出全球都在趨向降低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應考量迴腸及糞便消化率,以飼料原料的能量值和標準消化率做為評估基準。

 林副所長還討論了如何通過添加飼料添加劑來改善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他特別提到了蛋白酶、植酸酶、益生菌和酸化劑等添加劑的應用,並解釋了它們如何提高蛋白質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

 

       郭鴻志教授的演講聚焦於如何通過蛋白質管理來降低疾病發生率。他首先通過一個病例討論,說明了不當的蛋白質管理如何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從腸道炎症到呼吸道疾病。

  郭教授強調了腸道健康對整體動物健康的重要性。他詳細解釋了腸道免疫系統的構成和功能,以及腸道微生物群落對宿主健康的影響。

  演講中,郭教授討論了幾個影響腸道健康的關鍵因素,包括飼料中的大豆使用、黴菌毒素、動物性蛋白質污染,以及抗菌劑的濫用。他特別強調了大豆中某些蛋白質(如β- 伴大豆球蛋白)可能引起的過敏反應和腸道損傷。

  在這些影響情況下,提出了幾種改善腸道健康的策略,包括使用有機酸和中鏈脂肪酸、植物萃取物等。他詳細介紹了這些添加劑的作用機制,以及它們如何幫助維持腸道健康,預防疾病。最後,郭教授強調了降低飼料中粗蛋白含量的重要性。他指出,通過提供低蛋白高氨基酸的飼料,可以減少腸道中未消化蛋白質的數量,從而降低病原菌滋生的風險。

 

總結

  永鴻綠色養殖論壇的五位專家從不同角度探討了水產和畜產養殖中的營養管理策略。他們的研究和建議為畜牧產業提供了寶貴、具體並且可持續養殖實踐方向。這些演講不僅展示了最新的,從全球趨勢到台灣實際應用的成果,也為養殖戶提供了實用的解決方案,對推動整個行業向更加綠色、健康、高效的方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回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