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的隱形殺手,梭來就來

加強防控,不讓梭菌來搗亂!

梭菌的危害Clostridial Diseases
       梭菌(Clostridium)為厭氧的革蘭氏陽性桿菌,能在豬或是其他動物引起腸道、組織及神經的傷害(表1),不同菌屬的梭狀桿菌,其感染後引起的症狀與危害程度皆不相同。梭菌普遍存在於環境或是土壤中且對環境有高度的抵抗性,因此容易於豬場之中反覆循環,進而造成豬隻感染。

       有研究針對台灣不同物種的產氣莢膜梭菌之盛行率進行調查,共蒐集了192 個豬隻糞便樣本進行分析,其中有113 個糞便檢體呈現陽性,顯示產氣莢膜梭菌在豬群中的陽性率約為59%。也有研究針對台灣豬群之困難梭菌的盛行率進行分析,採集母豬與哺乳豬的糞便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母豬糞便的陽性率約57.5%(42/73);哺乳豬糞便的陽性率約56.6%(56/99)。在國外研究也有針對商業化豬場(約15 萬頭場)或是一般小型豬場(2500 頭母豬),於臨床有出現下痢問題的直腸拭子樣本進行梭菌的檢測,結果顯示產氣莢膜梭菌的陽性率約89.8-95.6%;困難梭菌的陽性率為27.2-57.7%。因此不論是國內或國外的豬場,梭菌在豬群糞便中的檢出率很高,而這也表示梭菌一直隱藏於豬場之中,對豬隻產能造成影響,無形中增加豬場的損失。

產氣莢膜梭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產氣莢膜梭菌可以產生多種毒素,依其產生的不同毒素又可將產氣莢膜梭菌區分為Type A 到G 等7 種毒素型別,在豬主要以產氣莢膜梭菌Type A 跟C 為主,造成新生小豬出血及壞死性腸炎的問題。
      母豬的糞便是新生小豬最主要的感染源之一,其次為接觸已感染小豬之糞便或遭梭菌污染的環境。產氣莢膜梭菌經口攝入後,附著在小腸絨毛上皮進行增殖,僅需幾個小時即可產生新的世代並釋出毒素造成腸管的破壞,導致小豬腸道黏膜出血、壞死,引發全身性的敗血或菌血症死亡。
      產氣莢膜梭菌Type C 感染後的臨床症狀分為甚急型、急性型及慢性型三種階段(表2),甚急性期感染的小豬於出生10 小時後發病,呈現虛弱且不願移動,大多數豬隻並無明顯臨床症狀,但容易突發死亡或因虛弱而被母豬壓死。急性期感染好發於1-3 日齡左右的豬隻,在感染後1-2 天會出現血沫樣下痢,病豬呈現虛弱且快速死亡。慢性期感染的豬隻會出現持續一周以上的間歇性下痢,排出灰黃色如洗米水樣的痢便,糞便中含有壞死的細胞碎片或黏膜殘渣,病豬明顯消瘦且虛弱,最終死亡。
      不同於產氣莢膜梭菌Type C 造成嚴重且明顯的症狀,產氣莢膜梭菌Type A 感染後引起的症狀較Type C 輕微,發生率雖高但死亡率不高。產氣莢膜梭菌Type A 好發於1-5 日齡的哺乳豬,感染後出現黏液樣帶血沫的痢便,不會導致豬隻立即死亡,但病豬會持續性的下痢然後生長遲緩,而這些排出的痢便中含有大量的梭菌,持續汙染環境造成其他豬隻感染。

困難梭菌 Clostridium difficile

       同樣為厭氧的革蘭氏陽性桿菌,困難梭菌可感染人、兔子、馬、倉鼠及豬,其梭菌孢子對環境的抗性極高,能長時間存活於環境中,進而造成豬群感染。豬隻感染困難梭菌後會引發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主要造成1-7 日齡的小豬出現下痢問題。
      母豬的糞便或是被梭菌芽孢汙染的環境,是新生小豬最大的感染源,經口腔食入困難梭菌後引發感染。越年幼動物對困難梭菌的感受性越高,而隨著年齡增長,困難梭菌的發生率也會隨之下降。
      新生小豬感染困難梭菌後並無明顯的臨床症狀,少數豬隻會出現呼吸困難、腹部膨大及突發死亡的情形,病豬會出現黃色至棕色糊狀下痢,於死後剖檢可發現迴旋結腸之腸管間隙明顯水腫、擴張(圖1),部分案例於剖檢後有出血性壞死性結腸炎的情形,腸壁外觀明顯潮紅、增厚,剪開腸管可以看見多量淡黃色黏稠的內容物蓄積(圖2)。

諾維氏梭菌 Clostridium novyi

       諾維氏梭菌為絕對厭氧且會形成芽孢的革蘭氏陽性桿菌,廣泛存在於土壤、水及海洋中,可感染人及多種動物。依產生的毒素型別,可分為Type A-D 四種型別,諾維氏梭菌Type C較不具致病性,Type A 及B 則可造成急性肌肉壞死及傳染性壞死性肝炎,對豬隻的危害性極大,使豬隻感染後突發死亡,而死後的屠體明顯氣腫、膨脹,在肝臟會有多量氣泡浸潤,導致外觀呈現海綿狀或蜂窩狀。
       諾維氏梭菌一直都存在於豬場中,能造成任何年齡的豬群感染,但卻很容易被忽視。主要好發於母豬、種公豬及上市肉豬,母豬的發生率最高,特別是預計分娩的母豬,容易感染諾維氏梭菌,導致壞死性肝炎或全身性菌血症等問題而突發死亡。
       諾維氏梭菌感染機制目前尚不明確,推測可能是因為環境中有高量病原菌存在,使諾維氏梭菌經由傷口侵入體內,並產生大量的毒素破壞肝細胞,使被感染的動物體突發死亡。有研究指出,88% 的受感染母豬於死亡前的胎數為4 胎以上,平均母豬胎次為5.6 胎。諾維氏梭菌的問題容易好發在預計分娩前後2 至3 週且體況良好的母豬,尤其是在夏季,因為此時的母豬於生理或環境上都處於相當緊迫的狀態,所以容易導致疫情的發生。
       感染諾維氏梭菌的臨床症狀包含不願行走,體溫升高(40-42℃),死後會導致靜脈鬱血使皮膚有瀰漫性的深紫色至黑色斑塊散佈,因此又稱之為黑病(Black disease),死後之屠體會呈現腫脹,腹部膨大(圖3),剖檢時可見肝臟腫大,表面有大量氣泡產生(圖4),肝臟組織橫切面可見大量空腔,形成蜂窩狀肝(honeycomb liver)或海綿狀肝的現象(圖5),將肝臟組織抹片後進行特殊染色,可見有陽性桿菌散佈(圖6)。

相似疾病之鑑別 Differential diagnosis

       哺乳豬階段常見的下痢問題有梭菌性下痢、大腸桿菌性下痢以及寄生蟲性下痢等問題,造成哺乳小豬出現下痢及消瘦等症狀,進而影響小豬的生長表現,甚至是造成小豬死亡。表3 為三種下痢問題從病原、好發年齡及臨床症狀進行比較,透過簡易的解析,快速判別三種下痢的差異,揪出梭菌的蹤跡,投予藥物進行預防,降低疾病爆發。

       造成母豬突發死亡的原因有很多種且因素複雜,約莫有61% 為運動障礙(跛腳或關節退化)、子宮脫垂、胃潰瘍或胃脾扭轉等因素導致母豬死亡。還有39% 為原因不明的死亡,主要是因為母豬體型較大,要剖檢或送檢相對困難,導致無法確認死因,而缺少了傳染性或非傳染性疾病感染的相關資訊。
       會造成母豬突發死亡的傳染性感染因素中,有將近40% 的死亡病例為諾維氏梭菌感染而致。有研究針對143 個豬場中的833 頭母豬進行諾維氏梭菌的陽性率調查,結果顯示:833頭母豬中有30.3% 的血清抗體為諾維氏梭菌陽性,而143 個豬場有將近75% 的豬場呈現諾維氏梭菌陽性反應。這也顯示了諾維氏梭菌普遍存在於豬場環境中,造成分娩前後處於緊迫狀態的母豬突發死亡等危害。

梭菌的預防策略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梭菌普遍出現在豬場,如同隱形的敵人,能對母豬及哺乳豬造成嚴重的傷害,且對環境的抗性很高,能存活在土壤或是水中,因此在防控上需多管齊下,從環境到飼料添加抗菌藥品,才能讓梭菌無所遁形。
預防與控制要點
1. 提供母豬與小豬良好的環境,於分娩舍空欄時使用鹼片進行消毒,淨空畜舍至少3-5天,以降    低環境中之病原濃度。
2. 進入不同畜舍時要更換或消毒雨鞋及器械,以免病原傳播。
3. 母豬的加藥預防,投予有效抑制梭菌問題的抗菌藥品,一方面可以減少母豬糞便的帶菌量,降  低哺乳豬之產氣莢膜梭菌或困難梭菌的感染風險,另一方面也能大幅降低母豬自身感染諾維氏梭菌的風險。

       多肽類(Polypeptide)抗生素為預防梭菌之首選藥物,其為大分子藥物,口服後作用於腸道中抑制病原菌,再經由糞便排出體外。主要的作用機制為影響細菌細胞壁上的磷離子傳遞,阻斷肽聚醣的合成作用,導致細菌之細胞壁結構破裂、變形而使細菌凋亡。肽聚醣為構成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的主要結構,因此添加多肽類抗生素能快速且有效地抑制革蘭氏陽性菌,減少腸道中的菌含量,有效控制梭菌問題。
     Bacitracin(倍猛得®)及Enramycin(梭痢滅®)常添加於畜禽飼料中用來控制梭菌問題,屬於多肽類抗生素,主要作用在細菌的細胞壁,能快速且直接的殺滅梭菌。除了多肽類抗生素外,作用在細菌蛋白質合成的硫肽類抗生素Nosiheptide(鴻喜®)也常用於畜禽飼料中預防梭菌問題及改善飼料效率。另外,也可以選用其他抗菌藥品,輪替使用,如:青黴素類(安莫西林20%&50%,安膜西林20%&50%),頭孢子素類(飼福® 散)等。選用有效的抗菌藥品,添加於母豬產前和產後飼料中,有助於抑制且降低母豬腸道中的梭菌量,減少哺乳豬接觸感染梭菌的風險,也能避免母豬遭受諾維氏梭菌的侵害。

總結
       梭菌,同時困擾著哺乳豬及母豬,能造成哺乳豬的血痢與死亡,也能造成分娩前後的母豬突發暴斃,對豬場的產能造成很大的損失。哺乳豬最大的梭菌感染源就是母豬的糞便,而母豬的諾維氏梭菌則和環境中的感染壓力與緊迫有關,因此防治梭菌感染的最佳策略就必須從源頭- 母豬著手,添加有效抑制梭菌的抗菌藥品於母豬產前及產後的飼料中,除了可以減少糞便與環境的梭菌含量外,也能降低諾維氏梭菌的對母豬的影響,減少母豬突發死亡。

       最後,選用有效抑制梭菌的加藥防控策略之外,也要加強產房的環境管理措施,確實清除欄位中的母豬糞便、保持畜舍環境乾爽與通風以及空舍的消毒,打造一個良好的分娩舍環境,讓哺乳豬能健康的生長。

 

 

參考文獻
1. 郭鴻志。(2021)。台灣夏季母豬猝死常見原因分析與防治。海博萊夏季待產母豬及分娩舍的困擾與解答線上研討會。
2. 劉宜芬。(2013)。台灣豬隻困難腸梭菌盛行率與流行病學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所論文。
3. 許嘉芳。(2017)。台灣不同動物間產氣莢膜梭菌盛行率及流行病學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獸醫病理生物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4. 劉朝鑫、謝文逸、許晉賓、林志勳、余碧。(2015)。豬隻飼養管理與安全用藥手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5. Francisco A. Uzal and J. Glenn Songer. Diseases of swine. 11th ed. (2019). p.792-806.
6. Baker et al. Prevalence and Diversity of Toxigenic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and Clostridium difficile among Swine Herds in the Midwest. (2010).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7. Jeon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Clostridium novyi isolated from a sow in a sudden death case in Korea.(2020).BMC Veterinary Research.
8. García et al. Clostridium novyi infection causing sow mortality in an Iberian pig herd raised in an outdoor rearingsystem in Spain. (2009). Journal of Swine Health and Production.
9. N. Akiyama et al. Fatal Clostridium Novyi Type B Infection in a Sow. (2017). Jap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10. M. Sanz et al. Assessment of sow mortality in a large herd. (2007). Journal of Swine Health and Production.
11. John M. Fairbrother and Éric Nadeau. Diseases of swine. 11th ed. (2019). p.807-834.
12. Andrea Luppi. Swine enteric colibacillosis: diagnosis therapy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2017). Porcine
Health Management.
13. https://www.hipra.com/portal/tw/hipra/knowledge/bgdetail/sow-mortality/economic-impact


圖片來源
1. https://www.pig333.com/articles/update-on-clostridium-difficile-disease-in-swine_11395/
2. 張聰洲、林正忠、簡茂盛、李維誠、蔡信雄。2006。實用常見豬病防治圖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3. https://www.hipra.com/portal/en/hipra/knowledge/bgdetail/sow-mortality/what-is-clostridium-novyi-part-1
4. https://www.pig333.com/pathology-atlas/liver-emphysema_296
5. N. Akiyama et al. Fatal Clostridium Novyi Type B Infection in a Sow. (2017). Jap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6. García et al. Clostridium novyi infection causing sow mortality in an Iberian pig herd raised in an outdoor rearing system in Spain. (2009). Journal of Swine Health and Production.

 

 

 

 

 

 

 

回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