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常見消化道疾病之預防與控制

腸道不只是消化器官,也是動物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因為腸道中同時也存在各種外來及內生的毒素,這些毒素可能被吸收傳送。當腸道發炎時,連腸道菌都可能穿過腸道,進入血液。腸道是身體防衛第一前線,於是身體只好將大部份的免疫防衛軍隊配置在腸道,避免毒物細菌入侵。

 當腸道不健康,壞菌肆虐、毒素瀰漫,身體中的免疫大軍前仆後繼,大量戰死在腸道,以至於沒有足夠的戰力防衛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身體即會虛弱感染或使壞菌達到血液中。細菌會產生毒素,內毒素可造成生理上的影響,如發燒、白血球增加、菌血症或病毒血症,所以腸道的整體健康對動物的影響很大。

 

    小腸絨毛長度與營養有極大相關性,腸道的健康程度與飼料的消化效率有直接關係。當消化道健康度不佳時,可考慮以在飼料中添加消化酵素的方式去提高食糜消化的效率。而絨毛的長度越長、數量越多,表示吸收營養分的表面積越大,所以吸收率會越好。

 

    下痢是腸道不健康時最常發生的症狀。下痢的表現起因於腸道過度分泌水分,例如大腸桿菌所引發的下痢問題,是因為大腸桿菌產生毒素,導致體內水分被排出來;吸收不良導致的下痢,如TGE或PED,是因為絨毛被破壞,影響了消化吸收,所以這些已經半消化的食物混和著水分一起被排泄出來。

 

在夏季環境變化下常見之消化道困擾,介紹如下:

 

產氣莢膜梭菌感染

  下痢是腸道不健康時最常發生的症狀。下痢的表現起因於腸道過度分泌水分,例如大腸桿菌所引發的下痢問題,是因為大腸桿菌產生毒素,導致體內水分被排出來;吸收不良導致的下痢,如TGE 或PED,是因為絨毛被破壞,影響了消化吸收,所以這些已經半消化的食物混和著水分一起被排泄出來。
  今年夏季環境變化下常見之消化道困擾,介紹如下:
A. 病原︰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 C
B. 最常見於3-4 日齡仔豬,偶發於離乳豬。死亡率依得病豬齡而異,年齡越輕死亡率越高。
所以多數是從母豬身上帶菌感染給產房哺乳豬,如母豬皮膚或糞便,哺乳豬在哺乳或環境中就經口將病原吃入體內。
●甚急性型
1.1-2 日齡仔豬突然死亡
2.有或無血痢 ( 圖一)
●急性型
1.發病後經2-3 天死亡
2.血痢帶有壞死的腸黏膜
●亞急性型
1.病程5-7 天。
2.下痢,有或無血痢,水樣便含黏膜碎片。
3.病豬逐漸削瘦及脫水。
●慢性型
1.間歇性下痢,黃色油膩便( 圖二及三)
2.死亡率不定,存活豬發育遲滯。

預防及控制
A. 衛生管理︰母豬進入分娩前應清洗及消毒皮膚及乳房
B. 預防性抗菌劑:
- 母豬分娩前兩週至仔豬斷奶於飼料中添加Enramycin ( 梭痢滅) 40 ~ 80ppm
- 教槽料Enramycin ( 梭痢滅) 40 ~ 80ppm
- 仔豬料Enramycin ( 梭痢滅) 10 ~ 20ppm。
C. 小豬口服或注射Amoxicillin ( 安莫西林懸濁注射液/ 乾粉懸浮液)
飼料營養控制︰
1.慎重選擇飼料原料,防止梭菌的污染
2.母前或母後料可添加抗菌劑及酸化劑。哺乳仔豬可以灌服的方式給予
3.分娩舍及進入分娩舍前之待產母豬均需清洗及消毒
4.出生仔豬需吸足初乳(含移行抗體)及乳汁(含乳汁抗體)︰量與質並重
環境衛生消毒:
1.應使用鹵素消毒劑。( 無菌消毒液)
2.勿用石炭酸或陽性消毒劑

 

豬赤痢

1. 病原: Serpulina hyodysenteriae,豬隻肥育後期主要腸道疾病

2. 好發年齡: 肉豬期間。

3. 主要感染在結腸及直腸。

4. 傳播方式:藉人員、工具、鼠等載體將糞便經口感染。

5. 臨床症狀: 精神、食慾差,豬隻排出軟便、黏液後續緊接大量血便,弓背、踢腹,未及時治療豬隻將死亡。

治療與控制

一般以抗生素就可以獲得很好的控制,要定期間歇式用藥(脈衝式投藥)以群體投藥才能獲得控制。使用lincomycin針劑控制急性感染的肥育後期豬隻,停藥期短也可以有效控制赤痢問題。(林可黴素注射劑或散劑/力肥注射劑或散劑/金威讚/金旺系列)

 

豬流行性下痢(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

病原: Coronavirus冠狀病毒,電子顯微鏡下形態像皇冠。

1. 引起腸絨毛萎縮,導致吸收不良性下痢

2. 臨床上與TGE無法區分

3. 糞口傳染

4. 初次感染仔豬死亡率可達100%,以後逐漸下降。

5. 被稱為第二型PED,約15年前在菲律賓爆發,傳至各地,歐、美、中國皆受到感染。以往通常是第一型的PED,發病率不高且死亡率很低。

6. 目前國內全年均發生,以春、冬較嚴重,目前夏天也會有,只是比例上較低。

 

臨床症狀:

  • 1. 痢哺乳豬會睡在母豬身上。若小豬肚子鼓鼓的,通常都可以耐過,如果體表髒髒且過度瘦弱,都容易造成死亡。(圖四)
  • 2. 下痢哺乳豬腸道內充滿氣體與液體,體表沾附很多下痢便。(圖五與六)

致病機轉
1. 穩定的病毒,少量即可引發疾病。
2. 潛伏期12~18 小時。
3. 絨毛頂端細胞是成熟細胞具消化及吸收功能,PED 病毒侵害這些細胞,造成食物不消化、不吸收→ 吸收不良→ 半消化食物因高滲透壓反將體內水吸至腸內→ 下痢→ 脫水→ 死亡。
4. 各年齡豬會有不同程度的嘔吐及下痢。
5. 仔豬絨毛受損後恢復較慢(約需 7 天),所以死亡率高。成年豬的絨毛修復僅需3 天。
6. 胃及大腸沒有受到傷害。
疾病傳播
1. 僅感染豬
2. 糞→ 口感染
3. 排毒及帶毒時間短,7 ~ 9 天
4. 車輛、鞋、工具均可傳播

預防控制
1. 飼養管理:統進統出、批次飼養、保持豬舍溫暖乾燥 ,一旦發現病例立即將病豬及墊料處理掉。
2. 免疫策略:
A. 有效的疫苗極少。中國有死毒及活毒疫苗,但效果不明確。
B. 有些人會多數以仔豬發病時的病材返飼懷孕母豬。初期效果好,日後效果不彰。病材來源為發病24 小時之內的病豬腸道(病毒量高),一隻小豬腸打碎餵飼給25 隻母豬。( 圖七)
C. 返飼給至少10 日後分娩之母豬。分娩舍母豬不可餵此病材。
D. 必須由獸醫挑選典型病豬( 發病24 小時內仔豬,且確定無其他病原),以免誤加其他病材,如梭菌,更惡化疫情。
E. 返飼病材可能造成場內永遠汙染,不得不慎。
未來面臨的挑戰
1. 預防及控制:無明確有效方法,返飼效果不佳。
2. 免疫:有效疫苗尚待開發,目前國內仍在研發中。
3. 散播:PED 病毒可反覆感染豬群,導致控制不易。
4. 病毒株眾多,交叉保護力?未來的控制方式仍需找尋新的解決方案。

回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