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傳染性支氣管炎預防與控制

呼吸道性疾病是目前最重要的家禽疾病,每年都給全世界家禽產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這些疾病由病毒引起的主要有:家禽流行性感冒(AI)、新城病(ND)、傳染性支氣管炎(IB)、傳染性喉頭氣管炎(ILT)、家禽肺病毒(aMPV)感染症,在細菌方面主要的有:傳染性可利查(IC)、家禽黴漿菌感染症(MG/MS)等。呼吸道性疾病依病原的特性、毒力、單獨或複合感染,可造成家禽程度不等之症狀以及死亡,此外經濟損失還包括了肉雞的飼料效率降低、日增重降低、屠體廢棄率增加,產蛋雞的產蛋下降,蛋品質變差,如軟殼蛋、無殼蛋、畸形蛋增加等,種雞則再加上受精率、孵化率的降低。不僅如此,還需將預防或治療的疫苗藥品支出,物品與人工的花費計算在內。

 

傳染性支氣管炎 (Infectious bronchitis,IB) 為亞洲地區最重要的雞病之一,有養雞的地方都有本病發生。2000 年代至今 (2015),在亞洲地區許多產蛋下降,皆由此病引起,造成養雞界極大的經濟損失。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 (IBV) 現在被歸類為冠狀病毒 Coronavirinae亞科下的 Gammacoronavirus,除呼吸道外,生殖與泌尿系統也是 IBV 侵犯的目標,所有年齡層皆具有感受性,尤其幼齡雛雞最為嚴重。IBV 在肉雞主要造成發育不良生長遲緩等問題,產蛋雞和種雞除影響產蛋率和蛋的品質外,幼齡小母雞甚至易成假母雞,而付出小雞、飼料、藥品、蛋等多重損失代價。

 

IB 防治上的困難在於病毒血清型 / 基因型與變異株眾多,彼此間又缺乏交叉免疫作用,因此疫苗的給予上必須採多次補強和搭配`選用不同疫苗株。一般而言,H120 麻州株對於異源性的病毒株(D1466、793B、QX、Italy02 等)感染仍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力,在全球 H120 還是用得最普遍的疫苗株,因此在策略上應以H120 或相關的麻州型疫苗為基礎,再加上其他異源型疫苗株或是地方分離株疫苗 ( 在台灣如 TW-1、TW-2) 來搭配使用,保護效果會更好,惟後者仍在登記中尚未上市。其他像新一代的遺傳工程疫苗,例如反向遺傳 (reverse genetics) 疫苗、多抗原決定位 (multi-epitopes) DNA 疫苗、攜帶 S1 基因的載體疫苗,目前也還處於研發階段,尚無商品化產品可資利用。

 

傳播途徑

病毒可以在雞的呼吸道、生殖道及消化道繁殖。由呼吸道及糞便排毒,藉由空氣傳播,感染恢復雞隻仍可排毒。無介蛋傳染。病毒對一般消毒水敏感,但有機物存在下消毒劑效果不好。

 

臨床症狀

呼吸道:所有毒株對所有週齡雞隻都引起呼吸症狀,包括喘息、咳嗽、噴涕、氣管囉音、流鼻涕、水眼、竇腫,小雞沉鬱、聚於燈下,食量及體重降低。混合感染造成慢性呼吸器病。

消化道:中國毒株造成腺胃腫大、充滿黏液。巴西毒株造成水樣下痢,但無腎臟或呼吸道的症狀。

 

預防與控制

由飼養管理、生物安全及免疫三方面進行本病的預防與控制:

 

飼養管理

在飼養管理控制方面,避免擁擠,清潔飼料槽,給予營養均衡的飼料,增加光照、保溫及通風;保溫可以維持小雞的抵抗力,提高 3℃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充分供給水份,因雞隻不吃,能量不足而分解本身肌肉,導致產生更多尿酸,給予糖水以補充能量,可降低尿酸產生。

控制免疫抑制的疾病,如傳染性滑氏囊病、雞傳染性貧血、馬立克病、里奧病毒感染及其他。這些免疫抑制的疾病,有些沒有臨床症狀,呈現潛伏感染而影響 IB 的發生;需加強免疫,包括種雞及小雞。

黴菌毒素也造成免疫抑制,如黃麴毒素傷害肝臟,降低免疫球蛋白,

而使疫苗免疫無效。除此之外雞場也要控制其他混合感染的疾病,包括新城病、禽流感、家禽肺病毒及黴漿菌感染等。

 

生物安全

為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澈底消毒後才進雞,拒絕不必要的訪客,進出雞場要淋浴或換拖鞋,妥善處理衣物、墊料、死雞,隔離病原於雞場外,可降低感染率。

 

免疫

本病毒無孔不入且傳播快速,因此需由增強小雞的抵抗力及免疫方式控制,體液及細胞免疫反應都參與抵抗力,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很重要。一般而言,不同血清型無交叉保護作用,但麻州型有較廣的交叉免疫性;2 次免疫反應較有交叉保護性,2 次免疫不同毒株,或單次接種 2 種毒株,有較佳的保護效果。雖然 1988 年 Lohr 提出保護型的觀念,即以一種血清型的疫苗保護其他血清型別的病毒,但一般觀念認為,IB 有血清型特異性,不同型別並無交叉保護作用。

傳統的活毒疫苗為 H120、Ma5、M41、H52 及 28/86,變異株有793/B、D274QX, IB771, Conn, D1468, Ark-99, Australian VicS/A3 等。蛋、種雞 3 週齡時進行初次免疫,8 週齡補強,產蛋前再接種死毒。在IB 高危險區,最有效的控制方式為在孵化場使用疫苗噴霧一次,14 日齡再飲水免疫一次。高危險區的種雞,先活毒後死毒,於 0 天、2 週、4週、6週、8週、12週及16週各免疫一次。高危險區的白肉雞,於0天、12-14 天各免疫一次。

 

結論

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 (IBV) 具高突變率、高傳染力、潛伏期短的特性。因此各地有很多新的變異株不斷出現,此病毒的特點為各血清型間無交叉保護的能力,因此傳統疫苗無法保護雞隻遭受新變異株的感染,免役後又發生疾病。發病雞隻常有混合感染,包括新城病、禽流感、家禽肺病毒及黴漿菌感染,混合感染會加重 IB 病情,使 IB 更加難以控制。

目前控制的方法為加強生物安全及施打疫苗。病毒持續的變異,使疫苗無效,應持續研究以對付新的變異株。

本病為病毒性疾病,目前還沒有特別有效的藥物用於臨床治療。臨床上主要根據發病情況和混合感染情況,採取一定的措施緩解病情和對症用藥提高抗病能力。

中藥萃取物有抗菌及病毒的藥理活性,添加於飼料中亦有預防疾病之效果也已在多篇研究報告中被証實。

金銀花,金銀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功能;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金銀花花蕾含黃酮類,為木犀草素(Luteolin) 和木犀草素-7- 葡萄糖苷,並含肌醇(inosital) 、綠原酸(chlorogenicacid) 、異綠原酸及皂苷等化學成分。

甘草,甘草味甘、性平、無毒,主要含有甘草皂苷、甘草酸、甘草多醣、甘草多肽等成分,有抗炎、抗過敏的作用,能保護發炎的咽喉和氣管粘膜。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 是甘草中最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病毒和保肝解毒、增強免疫力的功能。甘草根部的主成分-甘草甜素(Glycyrrhizin) 能影響不同細胞中的轉錄因子與細胞內酵素如PKC、AKT、iNOS 等的結合,而能抑制多種病毒的複製。

板藍根是抗病毒中藥的典型代表。中醫學認為板藍根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之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板藍根含有吲哚糖苷、靛紅、芥子苷、水蘇糖、靛苷等化學成分,對呼吸道病毒有抑制作用。

黄芩,性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自古即為東方國家常用的藥用植物,現代研究發現它還具有抗發炎、抗氧化、抗癌、抗菌、抗病毒等藥理活性,主要作用成分為黃酮類 (Wogonin) 、漢黃芩苷(Wogonoside) 、黃芩苷 (Baicalin) 、黄芩苷元 (Baicalein) 。此外尚有解熱、鎮靜、降壓、利尿、利膽和保肝等作用。

 

應用中草藥為飼料添加物以提升禽畜的生長表現或做為疾病預防手段,面對家禽好發的呼吸道疾病,選擇有效安全的中草藥保健產品,也可以是一種積極且具經濟效益的處置方式。

回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