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養殖的挑戰

雞球蟲症Coccidiosis

  家禽球蟲症是由原蟲引起的消化道性疾病,普遍發生於世界各國養禽場,從古自今一直為家禽產業最困擾的疾病之一。家禽球蟲症主要藉由糞口傳播方式水平傳染,因而好發於平飼型態之雞群,例如種雞、白肉雞、有色雞、蛋中雞等。病害程度與病原毒力及感染劑量有關,輕症者大多呈現無明顯症狀或次臨床症狀,嚴重感染者則造成腸道出血、發炎腫脹、腸壁增厚和瘀斑等病變,導致家禽消化吸收不良、下痢、脫水、削瘦甚至死亡等,而耐過之家禽雖然可獲得免疫,但在飼料效率及生長性能之表現上往往不如預期,每年全球僅在球蟲症的醫藥花費上即可高達5 億美元以上,造成家禽業巨大的經濟損失。

▲顯微鏡下的球蟲卵鞘。

  感染家禽的球蟲均屬於艾美屬(Eimeria) 原蟲,對家禽影響較嚴重者有5 種,依寄生部位分別為:E. acervulina ( 小腸上段、十二指腸)、E. maxima ( 小腸中段)、E. necatrix ( 小腸中段)、E. tenella ( 盲腸)、E. brunetti ( 小腸下段、直腸)。就致病性而言, E. tenella 又稱盲腸型球蟲,病害性最大,嚴重感染之雞隻常因腸管大量出血而死亡。對飼養業者造成的危害程度,則以
E. tenella 最嚴重,而E. acervulina 於現場的普及率較高,屬於強勢而容易被分離到之種類。家禽全齡皆可感染球蟲,但好發時機多在3-5 週齡時,E. necatrix 則較偏好8-16 週齡較大之禽群。
  糞口途徑為自然傳播的唯一方式,家禽攝食入已芽胞化的卵囊而感染。球蟲卵囊既輕又小,卵囊可隨著糞便排出後沾附在塵土上,再藉著車輛、人員、器皿、昆蟲、野鳥攜帶,甚至隨風飄散等方式四處傳播。球蟲卵囊具有堅韌厚壁,對於大多數化學或物理性的處理皆具有抵抗性,一旦養禽場受球蟲污染後要完全清除難度非常高。而大部分的球蟲污染屬於人為因素,常由人員穿著沾附卵囊的衣褲或鞋子攜入養禽場所致。


▲球蟲的生長週期。圖片來源:http://www.farmhealthonline.com

  家禽球蟲症在密集飼養的禽場中,一年四季皆可發生,且不同年齡與品種的禽隻皆會被感染,尤其是台灣氣候溫暖多濕,容易爆發疫情。而球蟲的生活史複雜,整個生活史所須的時間依球蟲種類而異,以盲腸型而言,約須7 天。球蟲卵囊在適合的氧氣、溫度與濕度下會進行芽胞化,家禽在經口攝入已芽胞化的卵囊後,卵囊到達適合的腸管上皮細胞,內含的孢子體隨即破殼而出並鑽入腸道上皮細胞,進行增殖、成熟並形成裂殖體而由細胞釋出成為裂殖子,裂殖子再侵入其他健康上皮細胞而形成第2 代裂殖體,如此反覆數次,在感染後第五天形成大量的第二代裂殖子,數量多時會往下破壞黏膜下層的微血管,接著大量裂殖子破壞上皮細胞而出,臨床上所看到的家禽出現血便甚至發生死亡即在此時期;經兩代的裂殖體/裂殖子循環後,球蟲進入到有性生殖期,裂殖子再度鑽入腸上皮細胞內變成雄性配子體或雌性配子體,兩者結合後發育成未芽胞化的卵囊,最後脫離上皮細胞隨糞便排出體外而進入下一次循環。

  家禽一般最容易在3 到6 週齡感染球蟲,受感染的禽隻會產生免疫力來降低體內球蟲數量,進而達到自癒效果,但僅侷限於對同種球蟲具有免疫力,不同種間的沒有交叉保護作用。若禽隻被感染後免疫力不足以抵抗,就會產生腸道消化不良、下痢與脫水等現象,進而逐漸消瘦,毛色黯淡,型態萎靡,體重逐漸減輕,嚴重者甚至有血便現象,最後導致死亡。
  在台灣防治家禽球蟲首重於墊料溼度的控制,墊料潮濕可能肇因於管理不當。另外禽隻感染某些疾病如傳染性支氣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 或傳染性華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 所造成的水樣便浸濕墊料,也可能是卵囊孵化的溫床。因此防制球蟲的最基本的步驟,就是避免墊料潮濕以有效降低球蟲卵囊芽胞化率。卵囊一旦芽胞化後對環境具強大抵抗力,一般化學清潔劑或物理方法皆無法有效殺滅卵囊或現場應用價值低,應落實進出禽舍換鞋等生物安全觀念,盡可能阻絕球蟲卵囊侵入養禽舍。
  除了生物安全之外,抗球蟲藥是最普遍使用的防治方法。各類藥品名目繁多且各有特性,使用上尤需考慮用藥時機、劑量、球蟲種類、雞種、停藥期、副作用以及配合禁忌等因素。除此之外,球蟲很容易產生抗藥性,避免長時間使用同一型藥,或在不同期間交換或間隔使用,即所謂的輪替計畫(rotation program)或穿梭計畫(shuttle program)。輪替計畫的作法
為不同季節或飼養批次使用不同的抗球蟲藥;穿梭計畫則在同一批次雞於不同生長期使用不同的抗球蟲藥且盡可能的用不同屬性的藥。
   歐美目前以開發球蟲疫苗為主,球蟲在宿主體內經過了2-3 個生活史世代後即可誘發強大的免疫反應,此反應主要為細胞性免疫反應,因此市售球蟲疫苗仍以活蟲為主軸。雞球蟲的疫苗又可分為未減毒與減毒疫苗兩大類,前者理論基礎是以少量球蟲卵囊餵飼小雞,藉以刺激免疫系統卻不致引起病害性,後者則將變種而早熟(precocious) 的球蟲株選殖出來製成疫苗,由於生活期短故病害性低而達到減毒之目的。
  抗球蟲藥可以減少球蟲危害,但也可能造成家禽肉品和蛋的藥物殘留,甚至使球蟲產生抗藥性,導致公共衛生與食安問題。疫苗雖然可以避免上述問題,然而效果還有待改善。面對家禽球蟲的挑戰,不必期待能將它完全清除,因為事實上做不到,但我們可以控制它,降低卵囊數目維持在引起疫情爆發下限,少數的卵囊不但不會影響禽隻健康,反而可誘發免疫反應。只要平時注重衛生管理,勤於更換墊料和避免墊料潮濕,控制球蟲的工作可說是成功了一半,再配合正確的使用治療藥物和施打合法疫苗,相信球蟲症是不難對付的。

回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