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重要新聞節錄

2017-02-06自由時報
國內首次爆H5N6禽流感疫情中國有傳人案例

又有新禽流感疫情傳出!而且病毒株是國內首次出現的H5N6,據悉是在花蓮縣玉里鎮鄉間小路的死鵝身上檢出,但尚不知道飼主是誰,結果於昨天下午出爐,農委會也召開專家會議討論。

日前韓國也因為H5N6撲殺約3300萬隻禽類,中國也有傳出相同案例,甚至有傳染給人類的案例。

防檢局說明,台灣去年禽流感疫情主要為H5N2和H5N8亞型HPAI所引起,今年2月5日止,禽場已確診撲殺105萬5778隻;不料近日在花蓮縣玉里通往三民的田間小路拾獲1隻死亡幼鵝,經檢測分析,確診為感染H5N6高病原性禽流感(HPAI)病毒,這也是我國首發案例。

根據我國疾管署統計,從2014年截至去年12月初,中國累計16例H5N6流感病例,分別為廣東省6例、湖南省3例、雲南省2例,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四川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各1例,約8成個案具禽類、活禽市場暴露史。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中國16個傳人個案中,有11人死亡,強調相較於H7N9,H5N6傳染給人的能力較弱,但致死率卻較高、約7成;農委會於2月2日撿到檢出病毒的死鵝,該署已針對半徑3公里內的12個禽場人員進行監測,雙方有跨部會的協調會議持續溝通、合作。

禽鳥感染A型流感病毒,部分病毒型別可以傳染人類,包含H5N1、H5N6、H6N1、H7N2、H7N3、H7N7、H7N9、H9N2、H10N7、H10N8,其中,H5N1、H7N9曾造成人類嚴重疾病,死亡率分別為60%與30%,在台灣發生病例的則有H6N1、H7N9,前者是本土禽鳥感染,後者為境外移入。
人類感染途徑與染病禽鳥或其所在環境、分泌物、排泄物有接觸史,潛伏期約1~10日之間,人類感染後,輕症會出現結膜炎與類流感症狀,重症則是早期發燒、咳嗽與呼吸短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後期快速進展為肺炎,併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敗血性休克與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防護方式除了避免接觸禽鳥外,烹煮禽肉一定要煮熟。

 


017-01-12台灣。好新聞報
落實食安五環政策嘉市至畜牧場抽驗牛羊乳

市府為落實「食安五環」政策,除了從源頭輔導農民安全用藥並增加抽驗次數,把關民眾餐桌上食材之安全外,新年度剛開始,市府建設處並立即派員至畜牧場採集牛、羊乳送驗,直接從源頭監控畜牧場用藥情況,務求在源頭能及時遏止不合格產品流出。

建設處指出,牛羊乳是牛、羊為哺育剛出生的幼犢自乳腺產生的分泌物,能提供多種且豐富的營養素,是最均衡的天然食品。它的蛋白質品質良好,更有多量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是國人常喝的飲品。因此業者生產過程期間是否務實做好品質控制,不容馬虎。

市府建設處經常派員前進畜牧場,直接與畜牧場飼主接觸,進行畜牧場用藥安全輔導及監測,對於違規用藥之養畜禽業者則依法查處並輔導改善。

 

建設處表示,正確的使用飼料添加物與動物藥品,能預防畜禽疾病、促進生長,可是若使用不當則會導致食品中殘留的動物藥品經由食物鏈傳遞至人體,就會直接危害健康。為使養畜禽業者重視藥物殘留問題、正確使用動物用藥品及遵守動物用藥品管理法等相關規定,市府建設處經常派員前進畜牧場,直接與畜牧場飼主接觸,進行畜牧場用藥安全輔導及監測,對於違規用藥之養畜禽業者則依法查處並輔導改善。

建設處強調,保障民眾食的安全是市府的責任,市府會持續加強採樣送檢工作,做好替市民健康把關的工作,讓民眾可以買的安心、吃的安心。

 


017-01-13天下雜誌
美、歐、韓早已設立台灣最新誕生的「化學局」在做什麼

食安掃毒終於有人帶頭,不再是多頭馬車!環保署新設「毒物及化學物質局」,統籌原由11個部會處理的化學物質,擴大追溯上下游,將補起總統蔡英文「食安五環」中的「源頭控管」。

坐落於台北大安區寧靜巷弄,由原立法委員會館改裝而成的環保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是台灣第一個負責所有化學物質管理的機關。去年12月底掛牌成立,將統整管理目前由11部會、17部法規處理的化學物質源頭流向,作為總統蔡英文「食安五環」政見中的「源頭控管」一環,和另外四環「生產履歷」、「市場查驗」、「加重生產者責任」、「全民監督」相輔相成。

未來5年內,化學局計劃查核3000種化學物質,整合分散在36套化學物質管理系統的資料。

過去,每當衛福部食藥署抽驗發現食品非法添加化學物質,即使受污染食品全面下架,卻因政府未建置化學物質上下游流向資料,難以向上清查源頭,以及是否還持續流入市面,甚至進入其他食品,「查核會斷在某個地方,」從環保署主任秘書轉任首任化學局局長謝燕儒說。

找出有害化學品源頭
毒物及化學物質局的首要任務之一,即是擴大化學物質源頭流向管理。首先是清查經工研院研究認定最具食安疑慮的塑化劑、氧化鉛、孔雀綠等57種化學物質,訂定管理分級、完備上下游流向資料,並且在年後訪查販售這些物質的全台1600間化工原料行,推廣食安風險意識。
未來5年內,計劃查核3000種化學物質,以整合及完善政府現有36套化學物質管理系統的資料。
化學物質資料的整合,有助篩選可疑廠商清單。以曾被違法用於鹽酥雞胡椒鹽的「碳酸鎂」為例,主管機關可以從「化學雲」平台篩出含有碳酸鎂資料的229間廠家,以環保署既有化學物質登錄資料找出66家進口和製造商,交叉比對衛福部的食品業者登錄平台後,發現其中有8家是食品相關廠商,追查了解這些廠家的碳酸鎂後續流向。

化學局接續環保署原有的毒物管理業務,24 小時監控電視新聞和受管制化學物質流向。

除了保障食安外,這些資料還能用於玩具、化妝品等民生用品的檢驗,作為幕僚單位的毒化局將擬定「國家化學物質管理計劃」,除接續環保署原有的毒物監控業務,若所涉業務和其他部會重疊,則透過行政院預計設立的跨部會「化學物質管理咨詢委員會」協調處理。
 

有利產品外銷
事實上,整合化學物質進行管理是國際趨勢。謝燕儒指出,台灣在2014年的化工產值為789億,居全球第九,其他排名前十的國家如美國、歐盟、韓國等,都已設置專職單位和人力來管理化學物質,而台灣成立環保署至今近30年,才首度設立這樣的專職單位。

歐美毒物管理機構管制嚴格,台灣加強毒化管理,外銷也能免於檢測不足而受阻。
加強毒化管理,除保障民眾安全,也可幫助業者做好管理。立委吳焜裕表示,近年化學物質管制經常成為台灣廠商外銷面臨的「非關稅貿易障礙」,因為台灣缺乏相關法規,廠商在製造過程中容易疏於管理並檢測產品、原料的化學物質含量,以致出口到歐美等管制嚴格的國家時受阻。台灣設立專職單位後,應該盡速協助廠商做好化學物質管理。

吳焜裕也認為,化學局應該加強對大眾的「風險溝通」。除了宣導毒性物質危害,也要讓大眾得知現代生活環境必定會存在微量化學物質,如戴奧辛、苯、砷,但不需過度恐慌,因為只有超過一定含量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建立對化學物質風險的正確認知。

 


2017-02-06中央社
關心漁業資源永續發展海大攜手
水試所推動10項合作計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合作,今年針對漁業、養殖、海洋生物資源等相關領域共同推動10項研究計畫,希望結合雙方研究能量,為臺灣漁業資源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海洋大學表示,海大與水產試驗所合作推動研究計畫已經邁入第13年,今年度由海大張清風校長與水產試驗所陳君如所長召集雙方漁業、水產養殖、食品科學、海洋資源管理等領域教師及研究人員提出合作計畫構想,透過雙方交流合作平台,最後確定「臺灣周邊海域鎖管漁業資源之調查評估」、「以分子標誌輔助育種進行吳郭魚之抗病及成長育種研究」、「龍膽石斑遺傳育種之研究-藉由分子標誌輔助開發育種」、「探討臺灣周邊水域浮游動物及仔稚魚季節組成」、「中草藥作為魚類虹彩病毒口服新型疫苗佐劑之應用」、「臺灣周邊海域基礎生產力監測調查」、「臺灣沿近海主要鯊魚之資源評估及生物學研究」、「尼羅吳郭魚(N2)經濟性狀分子標誌資料庫之建置」、「清淤技術應用於養殖池成效之探討」及「臺灣鬼頭刀族群辨識及資源研究」等10項研究計畫。

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表示,面對全球環境變遷的挑戰,海洋大學攜手水產試驗所,結合雙方的研究人力與資源,發揮1加1大於二的效果,藉由雙方的研究船海研二號及水試一號,針對東海及臺灣周遭海域進行長期觀測,獲得包括基礎生產力、汙染監測、漁業資源變化、水產生物體型變化等等基礎資料,掌握漁業資源動態資訊,對於漁業資源管理提供很好的參考資料。
張校長說,為了幫助養殖產業發展,海大與水試所也針對遺傳育種、人工繁殖、疾病、疫苗開發、水產養殖技術等議題進行合作,結合雙方的資源,除了研究室的實驗之外,也在水試所及分所進行現場測試,共同解決產業面臨的問題,是產、官、學合作成功的典範。

回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