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酵素 生產工藝

永鴻國際生技研究發展處譚榮闓

酵素(Enzyme),又稱催化劑或酶,主要功能在於催化化學反應,增加反應速率.自1878年德國生理學家 Wilhelm Friedrich Kühne首次提出“酶”這一概念,酵素在生物醫學、化學等科學領域,或是食品工業、畜牧業等日常領域,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也一直是科學家研究的重點.然而除實驗室內的小規模科學研究外,如何大規模生產高活性且價格具競爭力的酵素,也是化學工程師一直努力的目標。
酵素屬於高單價產品,所以要打造在市場具競爭力的產品,成功的大規模生產才能有效降低開發成本。酵素的天然來源,絕大部分是由微生物生產而來,也就是醱酵工程“製程放大”技術。醱酵製程放大技術往往因為菌種或最終產品規格需求不同而有不同,製程設備上的差異,也往往南轅北轍.且製程放大屬於各家公司的機密,公開資料非常少.然而,還是有可以遵循的“經驗法則”。以下即為製程中各階段的簡要說明分析與其注意事項。

一、菌種選擇:找到適當且生產具經濟效益的菌種為第一步。有些菌種在實驗室培養很順利,然而當批量放大數百倍甚至數千倍後,其在實驗室可忽略的,所需要的生長環境參數、昂貴的培養基成份,都會隨之放大數百數千倍,造成生產成本上的大幅增加。所以在培養基最佳化設計時,就必須考慮盡量避免使用昂貴且難取得培養基原料。另,由於法規面的限制,生產菌株需挑選已經過FDA所認證的GRA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安全菌種,如此可避免在產品送審時需提供眾多的安全性試驗報告。

二、醱酵批量放大:這部分貢獻總產品生產成本的30%左右。因此,要讓產品成本下降,提升生產批量是第一步。以飼料添加劑酵素目前市場面來說,要讓產品價格具競爭力,至少槽體工作體積必須要達到噸級以上。如前所述,小規模醱酵時,在實驗室可忽略或易達到的生產環境,在批量放大時大多必須重新加入考量,如好氧菌的氧氣傳送速率、高黏度培養基的攪拌均勻度、饋料所需的槽體設備搭配、不同產品間的清潔滅菌確效等,皆是這階段的成敗關鍵。當批量放大時,醱酵培養通常是階梯式逐步接種放大,所以若忽略了槽體間管線滅菌的成效,就容易導致汙染敗槽的風險。因此,在建廠初期,設計良善的工廠,會盡量避免管線過長或彎折過多。大槽醱酵另一常常需克服的是氧氣傳送速率的控制,特別是好氧菌或是有菌絲的真菌類,就必須考慮通氣、攪拌、剪切力三者間的平衡。

三、純化回收:此階段的生產成本可達總成本的50%。前述提到,因為最終產品規格的不同,造成此階段的製程必須因應產品而改變。這表示,不同的產品,其生產成本會因為所需之純化回收設備不同,而有大幅增加可能。因此純化回收是屬於設備先決的階段。此階段又可再細分為三個步驟,
(1)固液分離:純化回收的第一步往往是固液分離,也就是將菌體去除,得到含有胞外物質的醱酵液。一般固液分離不外乎過濾或離心製程,各有優缺點。以一般工業界常看到的板框過濾來說,易操作,設備成本低,但是是屬於非連續式的製程,必須以助濾劑鋪板、入料、下料濾餅,再重新以助濾劑鋪板,入料。如此反覆操作,對於菌體濃度高的產品,或是黏度高的醱酵液來說,操作及人工生產成本會大幅度的增加。另一種方式是選用高速離心機。離心機可以連續操作,節省人工成本,對於菌體濃度高的製程很有幫助。然而,離心機的選擇需考量離心力是否可以達到欲設定的固液分離的標準。且高速離心力機價格昂貴,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需考慮是否有防爆功能,因此設備成本會比板框製程來得高。
(2)濃縮:一般酵素產品最終的劑型是粉體,所以在最後的乾燥製程前,醱酵液會經過適當的濃縮,以大幅提高固形物濃度,使後續的乾燥製程能順利進行。一般是使用真空濃縮機,這階段必須考量設備的真空度是否足夠。真空度不夠,濃縮時間勢必拉長,增加生產成本;此外,因為酵素在高溫下會有失活(deactivation)的風險,所以操作溫度也不能太高,故真空度和溫度的拿捏,是工程師必須考量的地方。加上醱酵製程絕大部分是水系統,要在短時間內濃縮掉大量的水,會是這階段的關鍵。
(3)乾燥:若是粉劑型,濃縮後的醱酵液必須乾燥。經過濃縮後的醱酵液,到此階段也還有數噸之多,所以降低乾燥時間會是第一考量。一般乾燥設備有兩大類,噴霧乾燥和冷凍乾燥。噴霧乾燥的最大優勢是,處理批量大,每小時可以處理500~800L的醱酵液,而且可以連續式操作。不過由於噴霧乾燥是屬於高溫乾燥,所以需考慮產品的耐熱度,避免產品在此階段達到降低水分的目低,但也犧牲了活性。也因此有些製程會考慮用冷凍乾燥,可以在不破壞產品活性的情況下,達成乾燥目的。不過,大型冷凍乾燥機設備成本非常高,又高耗能,且屬於批次操作,會大幅增加人工和設備成本,因此,若最終產品屬於高單價商品,冷凍乾燥才會是個可行的選擇。
(4)混合:有些產品最後還會再和賦形劑或載體做混合,這部分技術較簡單,大型混合機投資費用也較前述各階段成本低,惟需注意的是設備的清潔確效。混合機設備死角較多,在不同產品間的排製生產,需考慮交叉污染的風險。

大批量酵素生產不僅是一門技術,也可以是一門藝術,因為菌種和酵素種類的不同,所以造成製程上和設備選擇的多樣性,加上專利文獻資訊上不公開,所以很多有潛力的產品,在實驗室開發完成後就胎死腹中,實為可惜。顯而易見的,掌握了製程放大技術,也掌握了產品上市與否成敗的關鍵。然而成功的大槽生產,往往是經驗的累積,無法以一通則來套用所有產品。故實際生產還是需視產品性質及規格而定,而作策略性製程設計。

回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