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博士 台系種豬基因庫奠基者

專訪台灣福昌集團創始人楊正宏董事長

特別感謝/ 福昌( 開曼) 集團總經理楊鏗、新元發實業( 股) 公司總經理楊杰、台灣福昌集團管理總部總經理楊佩芬、董事長助理張松喬、福昌分子育種中心汪世崇主任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且眼光一定要比別人遠。」

這句話是台灣福昌集團楊正宏董事長的座右銘,福昌也依循這樣的精神,用前瞻角度引領市場共同成長,堅持誠信、品質、創新、服務的理念,提供產業最佳的產品及服務……

 

  不說也許您不知道,在台灣,每三隻豬,就有一隻是源自台灣福昌集團。台灣豬隻基因改良,皆由福昌集團創始人楊正宏董事長胼手胝足、一步一腳印,打造出優秀卓越的台系種豬,不僅大幅改善台灣豬隻的整體性能,還成功打入中國、港澳、東南亞市場,甚至連自詡為科技養豬的歐美強國也得向楊董事長請益。他是如何創建養豬王國?將台灣養豬事業帶向國際?

 

為讓飼料貼近需求而養豬

  

        楊正宏董事長生長在好山好水的蘭陽平原,畢業於宜蘭農業職業學校(為國立宜蘭大學前身)的他,憑藉在校所學及與生俱來的勤奮努力,1968 年就白手起家自創「長城牌」飼料品牌,生產完全配合飼料;1972 年,創立新元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打響自家品牌「福昌牌」,生產畜產、水產用配合飼料。

  一家宜蘭在地的飼料廠,如何成為卓越的跨國種豬事業體?楊董事長謙虛的說,完全是無心插柳的結果。

  一開始,福昌是做飼料原料進口買賣,起初養豬是為了試驗自家生產的飼料配方是否能讓豬隻健壯成長。「初期,從幾隻豬仔開始養,因緣際會,於1970 年接手農會經營的養豬場後,著手打造成實驗農場,慢慢養出一點小成績後發現,豬要養得好,不僅飼料營養要均衡,種豬品種良莠更是影響肉豬品質的關鍵。當時的台灣養豬戶都是『土法煉鋼』,用傳統方式養本地豬,種豬普遍瘦小,繁殖出的下一代自然也不會太理想。」於是,楊董事長轉念一想,決定投入專業的種豬育種工作,自1974 年,創立專業種豬改良的育種公司---- 發昌企業,從國外引進優良種豬,逐步建立血統來源,藉由最前端的種豬源頭,開始為台灣養豬事業打下基礎。


要做就做最好的

 

  楊董事長秉持「要做就做最好的」的信念,跨足種豬事業後,始終以最高標準自我要求。像是當時接受專家建議「血統系譜的統整與登錄,是達到純化與遺傳穩定不二法門的新觀念」,便率先於1975 年5 月1 日響應參加中央種豬場登錄,而場內至今仍保有完整嚴謹的系譜資料庫,如此前瞻的目光與堅毅的執行力便是其精益求精的最佳體現。

  雖說讀農學的楊董事長並非科班出身,但要能為台灣養豬事業打下一片江山,仍有許多需要學習之處。「在1950 年以前,台灣的養豬業多半以本地豬為主,豬隻體型較小,之後有業者引進歐美品系的藍瑞斯(Landrace)、約克夏(Yorkshire)、杜洛克(Duroc)與漢布夏(Hampshire)等不同品種的豬隻,經過台糖公司及農試所的研究後,將原本適合溫帶及寒帶氣候的歐美豬隻,改良成能適應亞熱帶濕熱氣候的豬種,確立藍瑞斯、約克夏、杜洛克等三品種雜交為主最為適合成為台灣肉豬品種,也根據台灣肉品市場需求,在肉色、肉質上都符合產品主流。自此,台灣養豬業逐漸建立模型,在種豬產業發展上建立種豬登錄制度,並陸續成立了中央檢定站、民營種豬場及產銷班,終於擘劃出台灣養豬產業的基本架構,而福昌更參與其中,戮力支持台灣種豬研究的發展。

 

四維革新 帶頭做起

 

  「1974 年開始,台灣種豬產業朝科技化、系統化發展;1975 年,政府推動一連串種豬產業的革新,舉凡種豬登錄、種豬檢定、國家核心豬場、種豬評鑑,稱之為種豬產業『四維』,福昌帶頭參與、共襄盛舉。」福昌參加政府中央種豬性能檢定站檢定,歷經近半世紀歷練,自始至終仍經常送檢者只剩福昌種豬場,同時也是送檢頭數最多、捐獻檢定基金貢獻最多的養豬場。

  此外,因楊董事長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還有卓越的經營遠見,甚至遠赴美國請益專家學者,1980 年時福昌已成為全台第一家種豬外銷到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及香港、越南等東南亞市場的業者,亮眼成就甚至讓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在百忙之中還蒞臨視導。

  然而,楊董事長並不以此自滿。為提昇種豬飼育高度,福昌於1984 年就斥資千萬,率先投入設置三段式廢(汙)水處理場,讓養豬事業與環境保育並進,甚至採用成本較昂貴的生物醱酵法,撥出千餘坪面積建造廢水處理工程,將全豬場糞尿廢水引入地下經過固液分離,再抽入厭氣槽內進行醱酵處理後,再引導至曝氣槽進行好氣性處理,經二次沈澱流程後,廢水再經消毒池放流時已清澈見底,成果遠高於國家規定標準;也因楊董事長不斷提升台灣養豬事業的水準,於1987 年獲頒畜牧界最高榮譽「福江獎」的殊榮、次年再獲中國畜牧學會「事業獎」的肯定。

 

挑戰高標準 創業界之先

 

「豬肉與民生息息相關,養豬事業自然也要從心關懷社會。」楊董事長語重心長的說,或許因為本身堅毅且要求完美的個性,做起事來按部就班,勇於挑戰困難。對一家頗具規模的養豬場來說,這樣的成果已經值得讚揚,但福昌仍要求盡善盡美,將豬隻健康放第一位。

  1995 年,率先打造水簾式自動溫控保育畜舍,實施仔豬14 日齡早期隔離離乳(SegregatedEarly Weaning,SEW)及統進統出的管理作業流程,以嚴密的防疫計劃斷絕豬隻病原的傳染;1997 年,福昌更成為台灣養豬界第一家成功清除「豬假性狂犬病」(PR) 的種豬場。  

  1998 年,透過先進的科技設備,以基因篩選方式,率先清除做為母系種豬品種的藍瑞斯、約克夏之種公、母豬的緊迫敏感基因(Porcine Stress Syndrome),減少緊迫豬所帶來的管理困擾及經濟損失,並全面提升豬隻育成率,更能同樣透過基因篩選,培育出具有雪花肉、大理石紋的高肉質杜洛克種豬。「福昌投入巨資借重先進科技的協助,在種豬培育上導入了基因篩選,有了前端的研究,才能滿足後端養豬戶對豬隻的期待與要求,提高繁殖率,降低致病率,自然能為養豬戶省下許多飼養成本。」

 

 

建立台系種豬基因庫

 

  楊董事長認為,科技育種是豬隻育種改良的發展方向,福昌成立的種豬遺傳AI(人工授精)中心,持續朝種豬基因方面著手,往國家級的人工授精站邁進。在楊董事長的帶領下,福昌繼續加強種豬繁殖性能、建立種豬公系產肉與母系繁殖特性的選拔系統,提高產仔頭數、強化種豬腳蹄、增長種豬使用年限、更新種豬育種遺傳評估電腦系統,建立標準化作業程式等先進措施,使福昌的育種技術站上全國種豬業的領先地位,成為全國第一家通過 ISO 9002國際品質認證的純種豬場,福昌AI 中心更榮獲2002 至2004 年,連續被評鑑為核心人工授精站第一名,這在業界裡是前所未有的榮耀。

  在養豬界成為佼佼者的楊董事長眼光卓見,預測到養豬產業的未來有無限可能,遂於2006 年與台灣大學合作,完成紅色螢光轉殖豬的基因研究,這對未來醫療、美容甚至是幹細胞培育等技術,皆有實質幫助與貢獻。

  台灣福昌集團創立近半世紀的歲月裡,把傳統養豬事業帶往科技高端發展,即便過程挑戰不斷,但都能過關斬將,像是1997 年,全台爆發豬隻口蹄疫疫情,台灣面臨終止活豬及豬肉外銷的打擊,對早在1980 年就成功將台灣豬肉外銷東南亞市場的福昌而言,衝擊不小,連帶使得台灣養豬產業規模萎縮。但在福昌持續努力,用品質創造口碑,於2012 年成為台灣首家專案核准種豬外銷到東南亞的種豬場,而後將持續開拓東南亞、東北亞、港澳及中國等外銷市場,為台灣豬肉重返國際打下前哨戰。雖然,台灣養豬業受到口蹄疫重創,但福昌帶頭做起,為豬場自衛防疫嚴格把關,對飼料配方、動物保健用品等,也都採用有製藥背景的台灣大廠製造的產品,讓豬隻患病的機率減至最低。

生物科技養豬 品質卓越

 

  除了培育優良種豬,福昌更於2011 年創業界之先,成立分子生物實驗室,用先進的生物科技篩選種豬基因、強化冷凍精液製作能量以提升種原保存能力,透過科技協助,2017 年福昌更成為台灣唯一,連續15 年在藍瑞斯、約克夏、杜洛克三品種均獲評鑑核心種豬場的殊榮。 

  確立業界翹楚地位的福昌,將多年研發技術回饋業界,將種豬精液販售給養豬戶,讓好的血統代代相傳。 「種豬育種是養豬產業的火車頭,透過育種改良出健康、強壯、抗病力強的優良種豬,更胸懷帶領產業蒸蒸日上的心,用質優價廉量普遍的態度供應養豬戶飼養,估計每年可為台灣養豬產值增加新台幣5 億元,讓養豬戶實際受益,大家共榮共好,才是福昌心之所向。」

 

獲頒博士 訂定福昌日

 

  已屆耄耋之年的楊董事長,依然有著年輕好學的心,智慧手機、平板電腦使用起來隨心所欲,瞬息萬變的科技新知完全難不倒他,此外,對於年輕後進的提攜更是不遺餘力,不僅長年提供國立宜蘭大學學生獎助學金,積極舉辦產學合作,校外實習與專業新知講座等相關活動。為回饋母校及鼓勵優秀學生,自2014 年起,每年捐贈50 萬元整,預計至少持續十年、捐贈500 萬元以上,除設置「台灣福昌獎助學金」,更出資為生資學院維護演講廳、舉辦「福昌講座」,捐資興學、提攜後進一馬當先。有鑑於楊董事長對養豬產業與畜牧發展的貢獻卓著,國立宜蘭大學特於2013 年6 月,頒授名譽博士學位給楊董事長;為感激楊博士對母校嘉惠良深,特將生資學院演講廳命名為「福昌廳」,並將每年的11 月27 日訂定為「福昌日」。

  地狹人稠的台灣雖有先天條件限制,但運用科技與智慧,台灣養豬產業勢必將朝向精緻化與科學化的農業發展,經營種豬場更應以「優良品種、代代相傳」良心事業來看待,讓台灣的養豬事業成為「人養豬、豬養人」的正向循環。

回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