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動物新聞快訊

林全:逐步推動 禁止市場銷售溫體豬
動物新聞台

研究:一日一雞蛋 有助防中風

資料來源 2016-11-02 華新社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吃一隻雞蛋,可減低中風風險12%。  
EpidStat Institute 的研究人員分析1982至2015年的研究,分析吃雞蛋與冠心病及中風的關係,發現每日吃最多一隻雞蛋,中風風險降低12%。首席研究員亞歷山大(Dominik Alexander)指出,雞蛋營養豐富,含抗氧化物,亦提供有助降血壓的優質蛋白質。研究指出,一隻大雞蛋含六克優質蛋白質,蛋黃中有葉黃體素(Lutein)和玉米黃質(Zeaxanthin)兩種抗氧化物、亦有維他命A、D、E。

 

 

林全:逐步推動 禁止市場銷售溫體豬

資料來源 2016-10-02 風傳媒

行政院院長林全1日接受寶島聯播網「寶島全世界」訪問,林全表示,公共事務不可能每個人都滿意,上任5個月迄今,對於民調不滿意度偏高,他心裡不會有太重得失心,重點是有些重大社會爭議能夠獲得解決,例如國道收費員爭議,林全表示,目前全世界各國基於衛生考量,都已停止溫體豬銷售,新政府將依據台灣國情,逐步推動禁止溫體豬銷售。
新政府上台後國事如麻,林全內閣過去5個月長期處於備戰狀態,新任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透露,林全晚上11點半還會打給他,林全說,行政院閣員有一個溝通群組,即使沒事也要開著,他通常晚上12點睡覺,有些什麼重要事情,睡前也會主動交辦。不過林全強調,擔任閣揆以後,為了讓身體狀況維持一定水平,他一個禮拜希望至少有一天,可以做到心情放鬆、打打拳,讓自己睡飽一點。
對於民調不滿意度5成,林全說,他組閣前就有心理準備,公共事務不可能每個人都滿意,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偏好,但政策訂定,至少希望做到平衡,「我心中不會期待贏得任何人支持或不支持,否則得失心太重。」

林全表示,上台迄今5個月,不能說對哪些政策特別滿意,但至少覺得有意義事情就去做,例如國道收費員問題,背後代表重要社會衝突,「至少我們找到方法解決。」
另外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則是養豬振興方案,林全表示,台灣因為口蹄疫導致豬任不能外銷,長期導致經營生態沒有進步,新政府上台後,除了提高豬糞尿沼氣發電躉購價格,同時也準備將國外豬肉拍賣制度導入國內。
林全表示,世界先進國家市場,已經很少像台灣還在賣溫體豬肉,為了讓豬肉屠宰銷售現代化,運送過程若再維持目前活體豬運送,很容易導致運送過程腐敗與感染,行政院為了解決活體豬肉販售現況,已經開過好幾次會,希望未來配合台灣國情,運送過程至少逐步做到冷藏運送,減少市場販售活體豬肉。
另外一件有意義的事,則是核電除役後的能源穩定問題,包括電業法修正,至少我們做了很好的起步,解決台電球員兼裁判的問題,也讓核電退場後電力供給,能有一條路可以走,《電業法》修法推動綠電直供,目前才剛開始起步,後面挑戰還多。
另外蔡英文總統提到的長照政策,「目前為止,台灣還沒有完整長照服務體系,這是影響台灣未來幾十年事情,過去5個月內雖還看不到成果,但我們按造步驟推動。」
針對總統府每周召開執政協調會,處理本來屬於行政院層級的議題,林全表示,總統開會有助於行政院政策更進一步貫徹,例如一例一休政策,是行政院既定立場,當時送到立院有不同聲音,「總統出面讓黨的立場一致,這沒有什麼不好。」

 

溫體豬溫控!
畜牧處明年推傳統攤冷藏櫃

資料來源2016-11-03TVBS

許多人買豬肉還是喜歡上傳統市場買溫體豬,不過有數據顯示,在高溫30多度環境底下,放置10個小時,表面生菌數會飆上1千萬個單位,農委會畜牧處強調,其實溫體豬都是前一天晚上宰殺,隔天凌晨就販售,還不至於生菌數破表,不過溫控環境還是得改善,因此打算明年在六都率先試辦,推動使用冷藏櫃,而其實國內早就有豬肉生產商在30多年前,建置了完整的冷鏈系統!
肉品商董事長陳國訓:「民國78年到美國俄亥俄州去做農業交換,才發覺美國在100多年前就已經沒食用溫體豬肉了,日本40幾年前就沒食用溫體豬肉了。」
身為全台冷鏈系統最先進的廠商之一,砸了2億台幣建置設備,就是希望能跟上國際趨勢,但更重要的是為食安把關,因為有實驗顯示,在高溫30度環境放置10個小時以上,表面生菌數飆到1千萬個單位。
肉品商董事長陳國訓:「豬剛殺好的溫度跟人一樣38度,但是在38度可能生菌數1個小時是1倍,冷藏豬肉5度C內可能1天才繁殖倍,所以降到零下的話也許3天繁殖1倍。」

老主顧就愛溫體豬,口感、味覺對他們而言還是佔了上風,農委會畜牧處也清楚,因此明年推動傳統市場使用冷藏櫃,先從六都開始試辦,以全台粗估約有一個萬攤商來算,每家攤商補助約10萬元買冷藏櫃,如果全數攤家通通接受輔導,金額將達10億元。
農委會畜牧處家畜生產科長陳中興:「這個示範計畫,其實倒不是要讓整個肉攤販售環境像超級市場一樣,因為其實肉攤他抓的豬,都是今天凌晨或昨天屠宰的,也在今天販售完,所以我們希望保留現在既有的肉攤販售特色,去做一個整體環境改善。」
長者愛上傳統市場,但對於年輕一輩上超市、上賣場買冷凍肉品,觀念已經慢慢改變,時代趨勢扭轉,隨著政府輔導推動,溫體豬未來走入歷史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畜牧廢水變肥料環保省水汙費

資料來源2016-11-14聯合新聞網

位在屏東的中央畜牧場通過環保署認證,可把糞尿沼液澆灌到農地,利用畜牧糞肥創造更多價值。中央畜牧場利用設備將沼氣用來發電,設固液分離設備,由於明年將開徵水汙費,只要與農民合作就能免除部分費用,吸引不少畜牧業者。
中央畜牧場負責人蘇鵬說,傳統畜牧業者會拿排泄物來澆灌農田,環保署以恐有汙染地下水源之虞禁止,他笑著說「甚至連在田中尿尿也不行」,農民只好轉向使用化學肥料,經處理過的畜牧廢水都排至河川中。
他說,其實經過處理後的畜牧糞肥「幾乎沒有味道」,含有的氮及微量元素也是植物所需,部分農業廢棄物還可提供給畜牧場做為飼料之用,「這也達成循環經濟」。屏東縣環保局鼓勵畜牧場投入建置,提供最高60萬元補助經費,也補助業者建置發酵槽、固液分離等設備,只要與農民媒合成功,就可降低水汙費,農民可享受幾乎免費的肥料,達成三贏的局面。

「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農民的信心不足」,環保局說,10多年來,農民未曾使用畜牧廢水來澆灌農地,目前與農改場等單位合作宣導,鼓勵農民重新使用畜牧糞肥。明年起開徵水汙費,讓許多畜牧場擔心成本提高,去年環保署制定「沼渣沼液回歸農田使用規定」,台電在明年將提高沼氣發電躉購費率至5.0087元,希望畜牧業者能多利用畜牧糞肥。
據統計,屏東縣內有127萬頭豬,目前已有14家畜牧場有意與農民合作,提供畜牧糞肥澆灌農田,也有約50名農民有意願與畜牧場合作,媒合成功後,初步估計約可減少10萬頭豬產生的廢水流進入河川中。

屏東縣擬把處理過的畜牧糞便重新澆灌到田中,畜牧業降低水汙費,農民免費取得肥料,吸引不少民眾來洽談。

回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