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動物採食量降低的因應對策

  台灣夏季平均溫度屢創新高,今年五月及六月份高溫更創下百年紀錄,這也對許多動物造成急遽的熱緊迫。嚴重熱緊迫會導致採食量下降、生產性能和繁殖性能降低、免疫功能減弱、肉品質降低等,不但大大造成牧場管理上的困難,農民無法獲得合理利潤,也會影響動物福祉,是夏季養殖必須面對且解決的嚴重問題。
 

熱緊迫造成採食量降低的原因
  熱緊迫是指環境溫度高於舒適溫度所致的緊迫反應,是動物對其生理及存活不利的熱環境所產生的反應。當環境溫度高於舒適區以上的溫度,動物的體溫升高,此時就需要借助一些代謝調節來維持正常的體溫,包括藉由皮膚、汗腺、急促呼吸等反應來加強蒸發效應以進散熱,也會減少採食量來減少熱能的產生、提高飲水量以降低體溫等。高溫引起採食量降低的機制如下:
1. 豬的飲水量增加使得豬腸道食糜被稀釋,消化酶活性降低,消化相關激素分泌量下降,導致動物胃腸道蠕動減弱。
2. 熱緊迫的高溫使得食物在消化道停留時間延長,食糜因此充滿胃腸道,會刺激腸泌細胞分泌興奮飽食中樞,抑制攝食中樞的訊號因子( 如膽囊收縮素CCK、升糖素等),使動物採食量減少。

 

熱緊迫採食量降低的因應對策
1. 牧場畜舍管理
可於動物易接觸的地方全時提供涼爽及清潔的飲水,並於每日最涼爽的時間進行餵飼。並
將畜舍保持良好通風,避免動物過度擁擠,必要時可適當安裝噴霧或蒸發冷卻系統以降低
牧場內溫度。牧場平時應定期檢查緊急發電機、通風設施和溫度警報系統,以及定期清理
畜舍內的堆積雜物,以減少熱能蓄積在畜舍中無法散熱。
2. 夏季高溫飼料營養規劃

(1) 提升營養濃度並優化能量結構
當動物採食量減少時所攝入的營養及能量也會同時降低,因此可提高飼糧中的單位營養
濃度,使較少的採食量也可獲得接近於正常狀況的營養量。
▲ 動物體內調控食慾的機制

  而不同營養素代謝轉化為淨能所產生的食餘熱不盡相同,纖維因消化較不易因此產生的食餘熱較高,蛋白質相對脂肪和澱粉在消化代謝時的熱消耗也較高,會加重熱緊迫。因此可以在飼糧中減少粗纖維的比例,用油脂代替部分的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舒緩部分熱緊迫效應的影響。
(2) 提供優質蛋白質及胺基酸,並調整使用量
雖因蛋白質消化會產生較高的食餘熱因此部分夏季飼料配方會進行蛋白質的調整,但在長期緊迫的狀態下,動物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和合成均會受到抑制,因此若又攝取不足也會影響動物的生產。這時可選擇提供品質較好的蛋白質原料或胺基酸,使得在降低蛋白質使用量的情況下同時也可獲得足夠的補充。
(3) 適量提供電解質
動物藉由水分蒸發和糞尿的排洩會致使部分有機微量元素缺失,除使動物體內滲透壓力不平衡外也會對動物的正常體況、發育及繁殖造成影響,因此可在飲水中添加電解質進行補充,以平衡因熱緊迫造成的損失。
(4) 補充抗氧化劑
熱緊迫會引起動物體內一連串的氧化反應,破壞氧化還原系統,進而引發氧化緊迫造成體內器官的發炎反應,此時腸道完整性受到破壞後會使得更多的病原及外來因子如黴菌毒素等更容易侵入動物體內造成更多不良反應。因此適量的補充抗氧化劑 ( 如維生素、精油中的酚醛類如肉桂醛、百里香酚、香芹酚、黃酮類化合物等) 可協助強化腸道細胞彼此之間的連結,以達到減少病原及毒素在腸道細胞間移動的效果。抗氧化劑抗發炎、抗氧化的功能則可減少發炎反應導致的能量損耗,使得動物得以有效對抗緊迫造成的影響。
(5) 提高飼料嗜口性
適量使用天然誘食劑如精油、酵母及酸類可強化吸引動物採食的意願。

3. 應用食慾調控因子 (CCK 膽囊收縮素)
  膽囊收縮素 (Cholecystokinin CCK) 為調控動物食慾的激素之一,當動物採食足夠、受熱緊迫或涉入嘔吐毒素等緊迫因子時,十二指腸內的腸泌細胞即會分泌CCK,CCK 主要的功能為通知胰臟及肝臟分泌酵素始進行消化作用,並促進膽囊收縮擠出膽汁至腸道中,同時刺激分泌胃酸,調控胃排空。CCK 另一重要的功能為作用於迷走神經上的受體,傳導至神經系統活化飽食中樞,並抑制進食中樞,使動物停止採食的動作。因此當動物受熱緊迫影響,採食量下降而間接影響到生產時,可適當採用與CCK 相似的特殊胜肽作為拮抗物,減少CCK 與迷走神經上的受體結合產生訊號刺激飽食中樞,而進食中樞不受影響下動物便會主動持續採食。當採食量提高後便可以解決生產力下降的問題。
  
  熱緊迫會造成動物採食量下降、腸道結構及功能受損、體內氧化反應增多而造成各種發炎、免疫減弱、繁殖性能不佳、肉品質下降等不良影響。利用改善牧場管理,提供適當的營養策略及可對抗熱緊迫的功能性飼料添加劑,不但可以改善動物福祉,減少動物狀況,也能提高動物的生產能量,為畜主及動物皆帶來雙贏的結果!

 

回列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