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明燈 照映台灣農畜牧發展之路

專訪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榮退特聘教授余碧教授

  談起中興大學動科系余碧教授,可說是台灣動物科學領域業界的教母級人物,她投入教職四十一年,培育出台灣當代動物科學及畜產業的中流砥柱,也為產業打下最堅實的基礎。四十一年前的台灣,並未將農畜產業視為專業領域,甚至於當作農業的「副業」,農家在農忙之餘,養養雞鴨、豬隻,自給自足之外有多出的才會拿出來銷售,在那時代社會風氣及時空背景中,正值花樣年華的余教授卻毅然決然決定投身畜牧產業。

牧場裡的少女時代
「從小家裡是做生意的,雖有叔叔伯伯養些雞鴨,但不具規模,因此嚴格說起來,我也沒有農家子弟的背景。」回想起當年,個性爽朗率直又幽默的余教授侃侃而談。「考大學填志願,一路填下去,就考上了中興大學畜牧系,當時對畜牧沒有抱持什麼特殊的情感,只是覺得既然考上了就去讀看看。」
  余教授笑著說,在那個年代,女孩多半在高中畢業就投入職場,幫忙分擔家計,選擇繼續求學的,多數就讀文學系、商學院等較為文靜的科系,唯獨她,在懵懵懂懂中考入中興大學畜牧系,才知道對讀畜牧的女生而言,「穿裙子」是種「奢求」。「大一剛入學時,班上有15 個女生,第一個學期結束時,女生只剩5 個,一大半轉光光,不少女同學轉去念園藝系,感覺上蒔花弄草,不用在牧場中忍臭度日要好得多。」「既來之則安之」是余教授的信念,她從沒有過要打退堂鼓,反而換上長褲、穿上布鞋,在味道很重的牧場裡「做牛做馬」,不僅不以為苦,念了一年下來,她深刻感覺到自己發自內心喜愛動物,與動物們相處很自在,加上個性好學勤奮,時常跟著老師到豬舍、雞舍做研究,甚至為乳牛檢查直腸必須把手伸進乳牛體內,也照做不誤。正因為這份喜愛動物、關懷動物的心,加上天資聰穎、懂得舉一反三,余教授求學過程十分順遂,除每學期都是第一名之外,還能拿獎學金幫父母省下學雜費。求學時經常需要到牧場實際接觸動物,而且豬隻、牛隻等體積也都算龐大,但個子嬌小的余教授仍自在地學習,大四時就開始跟著老師進實驗室做研究,累積出豐厚的學識基礎。

圖一: 中興大學早期畜牧場之雞舍樣貌。圖二:中興大學牧場早期樣貌。圖三: 民國63 年,中興大學打造擁有100 頭乳牛的現代化建教牧場。( 圖片來源:104 興大動科系系史與憶往)

投身教職 轉眼四十一年

  畢業後的余教授進入一家飼料廠服務,三年後再重回中興大學擔任教職,從助教升講師,再到副教授、教授,一路走來平步青雲,全憑余教授一心一意想培育優秀人才, 希望能為台灣畜牧業打下基礎。
  自民國65 年進入教職,到民國106 年2 月屆齡退休,校方再延聘一年,這四十一年來,余教授培育出的業界菁英無數,可謂桃李滿天下。也是畜牧系科班出身的永鴻國際生技古敏君經理說,每年余教授的師生交流會,可謂是業界盛事,出席人數足夠坐滿十大桌,而這還不包括大學部學生,光是跟著余教授做實驗的博碩班學生就將近百人。
  「每年的聚會不僅是業界交流的時間,除了分享職缺訊息,也討論國際間畜產方面的趨勢,大家互相提出意見,也能吐吐苦水,學生若覺得我很嚴格、很『機車』,也都能直接對著我抱怨。」余教授粲然大笑。不僅傳授知識用心且親和力十足、與學生打成一片,正是她教學風範,也是她受人尊敬、愛戴之處。

「余多批」的堅持與信念
  不過,余教授嚴格謹慎的研究精神,真的是聞名產學界。她有個綽號叫「余多批」,意思是和余教授一起做實驗,不是完成一批、得到結果就好,要多做很多批,加以反覆驗證,才算盡善盡美,而且從不懈怠,每天都會與學生檢討實驗結果。然而,余教授不僅是要求學生做學問嚴謹踏實,更是嚴以律己,她從不午休,幾乎天天都是一大清早進校園,忙到天黑才回家,投入實驗之中就充滿熱忱,就連孩子都會埋怨媽媽照顧學生比較多,甚至連除夕、大年初一,余教授都是親自到牧場養雞,不假他人之手。「學生回家過年去,但動物沒在過年的,不能一天不飼養,所以幾十年來除夕、初一都由我來負責。」正是這種帶頭做起的風範,讓學生們覺得不論再怎麼辛苦,都要跟著余教授做研究。
  由於余教授投身畜牧產業的時期,正是台灣農畜發展的轉變期,過去農家養豬養雞,都有一套自成一格的方式,不覺得飼養這些牲畜算是什麼大學問。「只養幾隻牲畜,是副業,若要當成『企業』,養出成千上萬的規模、養得健康茁壯,就是一門大學問。」

帶領台灣畜牧產業起飛  
  民國六、七十年代的台灣,農畜產業開始起飛,飼料廠、豬場、雞場蓬勃發展期,中興大學畜牧系的學生是帶領產業起步的火車頭,不僅協助企業建造、管理廠房,更能引進國際新知。余教授欣慰的說:「中興大學教育出的孩子,不僅基本學科知識紮實,但不能只會念書,一旦需要到現場照顧這麼多動物時,也必須不怕髒、凡事能得心應手,此外,人際關係的建立也不能忽視,才能協助產學界逐步打下根基。」 
  余教授在台灣農畜產業蓬勃發展時期,並未跨入業界,而是更執著於教育工作,但除了教書以外,余教授更埋首於研究。「我是異類!」她帶著頑皮的神采說。「我的腦袋從沒停下來過,大概隨時隨地都思考著研究主題,有時參加研討會、看到國際期刊上的論文等,就會深思持續做下去的可行性。」
  余教授謙虛的說,自己是幸運的,攻讀博士學位時,原先讀動物營養,而後轉念食品科學及生物化學,比業界的專家學者早些接觸到酵素、益生菌等議題並展開研究,多年來累積不少論文及研究成果。加上2006 年起。歐洲丹麥開了第一槍禁令,針對畜產界抗生素濫用問題加以管控,隨後歐洲各國持續跟進,接著連美國、亞洲也紛紛重視「綠色畜牧養殖」的議題。

減抗風潮盛行前  已著手研究「綠色畜牧養殖」
  當「減抗」議題成為國際趨勢時,余教授早已針對酵素、益生菌等研究議題發表了數篇論文,且每個研究都與抗生素做對照,紮實找出替代抗生素的方式、提出有意義的研究數據,成為帶領台灣畜產業邁向減抗的重要指南針。
  「要農民減少使用抗生素,需先推廣與宣導,不能馬上改,需將優缺點分析給農民知道,但更重要的是,要讓消費者明白抗生素濫用問題的嚴重性,由消費端給予產業適當的壓力,並且建立正確的食品安全觀念,明白農畜業界能選擇酵素、益生菌等飼料添加物去鞏固禽畜的健康。」
  余教授自過來人經驗分享,她說長期研究相關議題,她也練就出「很精準的味蕾」,禽畜吸收優質的酵素、益生菌或酸化劑等等飼料添加物,肉質、口感都能提升,尤其是蛋品,不見腥味,反而有健康的蛋香。
  「對待動物要『將心比心』,把對人的照顧用在動物身上,動物會用健康與茁壯來回報。」余教授的研究觸角廣泛多元,且創意無限,甚至連動物使用「中草藥」的議題,她也埋首研究過。


▲余碧教授( 右三) 對台灣食品安全問題極為關注,更致力於推動台灣食安檢測把關機制的建立及健全化。

▲余碧教授( 前排左四) 投身教職41 載,培育出台灣畜牧業無數的中流砥柱。圖為中興大學第二屆動科系系友嘉年華活動與會系友大合影。

中草藥加酵素 待禽畜如待人 
「起心動念的關鍵其實很簡單,人吃中草藥通常是為了保養身體,像是人參、黃耆、枸杞等等,都視作『幫身體打好基礎』,這給了我研發靈感。我曾有一段時間受失眠所苦,因為不想依賴安眠藥而尋求中醫協助,醫師開了安神的藥方,改善失眠症狀。於是我靈機一動,想起豬緊迫問題,說不定能從中草藥中找到適合豬隻定神的藥物,不用化學合成的西藥,反倒以保健為基底。這時正好有研究計畫與中國醫學大學合作,借重他們的專業,由藥典中篩選出適合的藥物加以分析,再用乳酸菌分泌酵素找出使中草藥效果加成的機轉,為中草藥改善豬隻緊迫問題找到初步研究成果。」
  不僅如此,余教授甚至曾以寵物的異位性皮膚炎為題,從中草藥找到解答;而她的靈感無窮無盡,可說是源源不絕,像是有些仔豬吃發酵豆粉會下痢,是因為黃豆粉中含有過敏性蛋白質,余教授有豐厚的酵素、益生菌等研究基礎,埋首找出每種能分泌酵素分解蛋白質的菌種,解決了過敏性蛋白質導致仔豬下痢的問題。

豐沛研究能量 走在時代先鋒 
  這一連串的研究,每個都得投入四、五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有初步斬獲。不禁令人好奇,教學工作已經十分忙碌的余教授,怎有餘力投身研究,並且獲得如此豐碩的成果?余教授謙虛的說,「做研究難免會遭遇撞牆期,不可能天天都能收成果,我比較幸運的是,到我研究室的學生人數總是比別人多些,有這些小幫手,就可以同時做多項研究。」
  近幾年來食品安全備受重視,畜牧業減用治療以外所需之抗生素的觀念,已成顯學,國際間紛紛不僅強調綠色畜牧的重要性,更積極研發出使禽畜更健康的飼料添加劑。放眼台灣的畜牧產業,自2006 年國際減抗意識抬頭,宣導農畜牧業選擇以飼料添加劑鞏固禽畜健康,減用抗生素,十幾年來已有顯著進步。對優良飼料添加劑研究甚深的余教授,也肩負起推廣重責。在農委會委託下開辦研討會,透過服務於產業界的學生、子弟兵們協助推廣,跟農民溝通、分析,時常舉辦說明會,加上消費意識抬頭,人們願意選購以健康自然的方式飼育出的肉品,口感與品質優於傳統養殖,價格自然能上揚。

 用預防保健態度照顧牲畜
  「照顧動物的態度,應該如同照顧人類,人們不會為了預防感冒,就服用抗生素把細菌先殺死,而是會選擇補充各種維他命、保健食品、健康的食材等天然方式,為身體打下基礎,增加抵抗力,就能減少生病機率。」余教授說,就把這樣的觀念用在農畜產業上,用人道、健康方式飼育動物,就能得到等值的回報。
  減用抗生素、改用天然健康的飼料添加劑,是否就一定會造成養殖戶成本上揚?余教授說,長遠看來,其實成本是降低的。「舉例來說,酸化劑、酵素及益生菌增強動物免疫功能及消化吸收率、營養利用率,吃得好吸收好,不僅能降低死亡率,更能忠實反映在肉質上,加上近年來不只減抗議題高漲,環境永續也是廣受注目,畜牧業使用的水源、產生的沼氣、汙水及排泄物,都需要再投入巨資設置處理設備,動輒上千萬的成本,選用飼料添加劑後,動物吃得好、拉得少,後續處理成本就能跟著降低;此外,酸化劑有減少飼料發霉的功能,對於農家來說,讓飼料新鮮營養、容易保存,也是省下成本的不二法門。以豬場為例,在飼料中添加益生菌,大概兩、三個月就會出現成效,半年就能有明顯改善。長遠看來,農畜產業省下可觀的成本,還無須添購過多抗生素,確保產品健康無虞,才能被消費者接受。」

飼料添加劑 台灣產業新藍海  
  至於如何選擇飼料添加劑,才能兼顧成本及品質,余教授說,這不僅是農畜產業所關心的議題,在她眼中,這更是台灣產業界的「新藍海」。
  「酵素是最早開發的飼料添加劑,以往台灣多仰賴進口,台灣廠商只負責分包、供應,一旦國外廠商品質出現波動、連帶影響台灣食安議題,或只是原物料上漲,又會使物價跟著攀升。」余教授語重心長的說。「吃是民生大計,也是國家發展基石,台灣有眾多人才與研發實力,有能力發展自有品牌,台灣自己生產飼料添加劑,能掌握關鍵技術、確保品質。雖說台灣市場小,但放眼國際市場,尤其發展中的東南亞、中國等地,台灣無論是在飼養技術、飼料添加物研發實力都走在前端,在過去,我們的實驗室就接到許多來自國外的委託案,國際畜牧專家紛紛借重台灣學界豐沛的研發能力,這是一大優勢,加上台灣MIT 產品風評好、誠信,我們真的應該積極朝此方向邁進。」
  余教授說,這些想法政府也積極推動,想帶領企業把台灣研發的飼料添加物當成南向政策的主力,更重要的是推動產學結合,結合眾人之力,才能激盪出火花。「一家公司要開發新商品,得單打獨鬥、花很多工夫研究,且成果有限,若結合學術單位,由學界負責研發、驗證,企業生產、推廣到全世界。」余教授說,對台灣畜牧業者來說,都知道飼料添加劑的重要性及前瞻性,想投資生產出品質達水準之上的商品,就要長遠規劃。「能以生產人用保健品的嚴謹心態去生產動物用的飼料添加劑,才能確保品質,協助台灣打入國際市場、才能打響台灣出品的飼料添加劑的名號。」

 

產學界合作  齊心打天下
  從訪談中可以感受到,余教授對於台灣畜牧產業的發展,充滿了熱忱與關心。除了帶領學生研究,她甚至肩負起為台灣飼料添加劑驗證把關的重責大任,她的實驗室是台灣唯一有能力檢測進口飼料添加物的實驗室。「誠如剛剛所說,過去台灣飼料添加劑多為進口,成分由廠商寫,若無驗證直接用於動物飼料中,如果有重金屬等毒素殘留,不僅害了動物,也污染了食物鏈。因此把關相對重要。」余教授說,她為台灣飼料添加劑把關二十年,她嚴謹不馬虎的態度,雖然難免得罪廠商,但同樣的,只要能通過余教授的驗證,如同獲得「標章」,是對產品的肯定。
  不只是飼料添加劑要驗證,余教授還洞察出台灣為數不少小型牧場、自行調配飼料的自配戶,飼料品質未受檢驗容易出現漏洞,像日前發生戴奧辛蛋等事件,就是自配戶飼料出狀況所導致的食安風暴。「因此輔導自配戶飼料的安全亦為當急之務,輔導自配戶正確的營養概念,選擇優質的飼料添加劑,讓飼育工作『事半功倍』。」
  已更名為「動物科學系」的中興大學畜牧系,余教授可說是靈魂人物,後進晚輩甚至以「中興媽」來稱譽余教授,她總是用謙虛地說不敢當,然而,余教授豐沛的研究能量,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除自身研究、協助學生發表的論文等身,還擁有多項專利,甚至自行研發出全台首創的「動物動態消化系統」。

走出純理論  實際幫助業界 
  說起這套系統,余教授眼中滿是光彩。「在實驗室中,任何研究成果要驗證,都需餵食動物、等待排便再檢驗,過程冗長費時。在偶然間,我看到國外博物館資料,有一套人類消化系統模擬裝置,給了我靈感,回台後就做了動態人工消化系統,由食道、胃及六節小腸組合,要實驗的飼料添加劑像是酵素等等,放入系統中可調整胃酸分泌、到小腸的吸收情況,透過水壓及電腦控制,六節小腸還能擬真收縮,實驗時間大幅縮短,能馬上觀察、驗證、改良;此外,余教授還設計模擬牛瘤胃發酵之體外系統,了解瘤胃產生甲烷氣的經時變化,能得知產氣量快速估測原料或添加物對瘤骨發酵的影響。
  「我的研究從不是純理論,我喜歡做能實際讓業界應用的研究,透過紮實技術及完整的研究結果,再透過技轉方式讓業者去發揚光大,邁向國際市場,變成台灣的實力,而不是看著很多純理論的研究逐漸變壓箱寶,逐漸為人們所淡忘。」

放眼國際 才能掌握先機
  退而不休的余教授,對台灣畜牧產業依舊有著滿滿的關懷,她勉勵有志投入畜牧業的年輕學子,無論是由技職體系抑或是大學進入動物科學領域,除追求學識、打穩基本功,還要知道台灣及國際畜產業的動向及趨勢,眼光不能只看課本,要用腦去解決問題,而且要「忍人所不能忍」。「像是近年來國際間重視的資源循環及廢棄物處理問題,早年我已研究過相關議題,這塊研究又髒又臭,沒人想碰,但我願意去做,現在也證實了我的努力沒有白費,目前廣受關注的問題,都能在過去的研究裡,找到可解決的方向及方法。」
  永鴻國際生技古敏君經理也說,台灣過去使用的飼料添加劑多半為進口,永鴻國際生技想投入生產如酸化劑、酵素及益生菌,不僅結合了優秀的研發人才及團隊,投入購置機器、規劃生產線,就是希望提供台灣業者最新鮮、品質優越的產品,也希望能在追隨余教授的指導與啟發,放大研發能量,生產出值得台灣驕傲;大步邁向國際的飼料添加劑。

余碧教授( 中) 與永鴻鍾威凱執行長( 左) 及古敏君經理( 右) 合影。

 

  誠如余教授所言,無論是農牧養殖業、飼料廠或是飼料添加劑生產研發業者,都應帶著「為人類及禽畜健康謀福祉」理想與信念,一步一腳印,以紮實的研發實力,不斷挑戰創新,生產出優質產品,協助台灣產業打入國際市場。現在,養殖戶的觀念已逐漸改變,會主動尋求優質的飼料添加劑去鞏固禽畜健康,而非只看價格,這也證實了產學界的堅持是對的,值得繼續做下去。

回列表
Top